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建築民居

寒衣節祭文怎麼寫|寒衣節祭文禁忌

祭文非常具有文化內涵色彩的一種文章,祭文是作為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是在人死葬後於靈前誦讀,葬禮是中國民族的大禮,人死為大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那麼傳統節日寒衣節的祭文應該怎麼樣去寫,應該遵循着一種什麼樣的原則呢。

寒衣節祭文怎麼寫|寒衣節祭文禁忌

祭文祭文作為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是在人死葬後於靈前誦讀,或者是死者生忌週年或每年忌日發表的悼念文章。祭文的內容主要包括有:於什麼時候,由誰來祭,祭誰;頌揚被祭者生前的優點和功德;最後是結束語。古代的祭文是用文言文寫的,用典較多,講究文辭華麗,並且有一定的格式,一般如下:
  1、祭文開關習慣以”維”字開頭,佔整一行。”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無別的意義。緊接”維”字,第二行言明弔唁的時間及祭誰,誰來祭。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問題。要請注意的是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語言必須精煉。交代時間和人物後,接着寫死者的功德優點,表達祭者的哀痛之情。祭文的結尾,一般用”尚饗”一詞結尾,是臨祭而望亡靈歆享之詞。尚為希望之意,饗為沒牲醴以品嚐之意。寒衣節舊祭文雖然有許多迷信色彩,但在創作藝術上有許多可取之處。對於舊祭文我們應該把它作為文化遺產而加以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誄是最古的哀悼文的形式,是專門用於表彰死者功德並適合於宣讀的文體。在古代的死亡祭祀中,宣讀誄辭是”諡法”的一個重要環節。誄文的側重點不在於祭者抒發內心的悲痛,而在於頌揚死者的事蹟。誄的製作和宣讀在秦漢以前有一定的規定。後來,誄辭的寫作,便不再問死者的貴賤長幼,而成為一種普遍的祭祀文體。誄文的結構一般分為二個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敍述死者的世系功業品行,後半部分再表達祭者的哀傷之意,並且後半部分所佔篇幅應儘量少,以突出重點。

  3、哀辭是誄的旁支。哀辭是祭祀那些不以壽終的死者的誄文。就內容而言,哀辭重點在於抒發祭者內心的哀痛之情。哀辭的作者,通常是死者的親友或門生故舊,因死者去世,心中產生許多悲哀,形之於文,便成哀辭。哀辭一般不在死者靈前誦讀,作者寫好之後,或自藏於家,或抄送死者家屬,或抄送友人,以表達哀惋痛惜之意。哀辭在其初,一般用四言韻語形式,後來則出現了散體古文,略敍死者生平和德行事蹟等。實際上哀和誄常常合為一體,沒有對象和體例上的區分。有的人,對於未成年的晚輩,往往敍其聰慧伶俐,向時經歷。再表達痛惜之情,哀誄並用。

  4、弔文在古禮中,吊生為唁,吊死為吊,唁文是用來安慰喪家,弔文才是為了祭悼死者。弔文一般為騷體,和祭文很相似。隔句壓韻,文章寫得悽愴悲涼,但不能過於華麗,太華麗了,會沖淡文章的傷感氣氛。弔文不像祭文在開頭結尾處有一定的格式,也不全限用於憑弔親友故舊,古代弔文很多是憑弔古人的。弔文內容的側重點在於通過對死者的品行的敍述,表達作者內心的懷念之情,悲愴之感。在古代弔文的對象有所規定,古代禮制規定:”死而不弔者三:畏、壓、溺。”即畏罪自殺者不弔,被崩墜之物壓死者不弔,被水淹死者不弔。後來,上述規定被打破,如漢朝初年賈誼貶謫長沙過湘江時,為弔祭溺水而死的屈原,寫了很有名氣的吊屈原賦。此文完全用的是弔文文體,用被後人視為弔文名篇,多有仿效者。

  5、悼詞現代悼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相當於以前的祭文,狹義的悼詞專指在追悼會上對死者表示敬意和悼念的宣讀式文章。現代悼詞去掉了舊祭文中的一切禮教和鬼神迷信的內容,以質樸無華的語言,真誠表達生者對死者的哀思。悼詞具體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介紹死者生前的身份,簡歷,因什麼病何時逝世,終年多少歲
  (2)扼要介紹死者生前事蹟,並恰當地評價死者的一生。
  (3)號召參加追悼會的人學習死者的可貴精神。
  (4)結束語。

  6、輓聯輓聯也是祭文的一種,是為表達對死者的祭悼之情而寫的對聯式文體。輓聯在寫法上要求對仗工整,上下聯字數相對。輓聯要有針對性,切合雙方的交誼和地位。由於與死者的關係不同,撰寫的內容也應有不同。

  7、墓誌銘和墓碑文墓誌銘,在古代又叫墓誌、墓記等。最初的墓誌銘是埋於地下的,以後為了宣揚死者的功德事蹟,使之流芳百世,才將墓誌銘刻在石柱或石碑上,並豎立在墓地表面上。墓誌銘的內容一般包括:墓中人的姓名、世系、籍貫、生前的官爵、功德行事、年壽、生卒年月日,子孫大略,葬進葬地等等,重點在於頌揚死者的功德品行事蹟。中元節有的還敍述與死者的私誼和悼亡之情。墓誌銘的結構,一般是先敍死者的姓名、字號、世系、爵裏、生年,再敍其事蹟、行事,然後敍卒葬年月及子孫有關情況,最後附以銘文。銘文長短無一定之規,句式也有變化,有三言、四言、七言、雜言的,也有散行的;有句句用韻的,也有兩句或三句用韻的。但內容都是表示感慨,發表議論,抒發哀傷之情。

  真正的墓碑,始於秦漢。它原是下葬時豎的石柱,年來有人刻上文字。碑多是長方形,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功德行事或文章着作、逝世時間,然後是某年某月葬於某地,最後是銘文。

  舊式墓碑有兩種,一是標名碑。墓的下面標明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時間,碑的背面不刻寫碑文。二是背面刻寫碑文的墓碑。墓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着作、逝世年月、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多為韻文,大多數是死者後代請託別人撰寫的。墓碑銘文書寫的格式,一般行文從右向左,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逝者的生歿年月日;第二段是碑題,寫逝者的姓名;第三段寫立碑人;第四段寫立碑時間。碑文直行刻寫,字體的大小,四段文字中以碑題文字最大,一般為5釐米*3釐米,其他三段文字的字體大小相當,一般為2釐米*2、5釐米。

  四段碑文在具體用詞上有很多變化。第一段碑文用詞,一般如上所述。在此基礎上,如有忘記了逝者出生年月日的,就分別用一個”吉”字代替。寫作”生於吉某年吉月吉日”。有的碑是父母合刻的,因此在碑文的第一段裏,就合寫父母兩人的生卒年、月、日。一般在行文順序上,是父親在前,母親在後(右為上)。第二段碑文的用詞,頭一個字一般用”故”,以下的用詞與逝者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對已故父母及老人的碑文用詞,常用”稀壽”、”耋壽”、”滿壽”、”耆壽”、”耄壽”、”艾壽”等一類頌詞。此外,是故父的還有”顯考”、”公”、”太公”、”大人”、”府君”等詞,是故母的還用”顯妣”、”母”、”氏”、”太夫人”、”老太”、”老太孺人”等詞。

  8、挽幛挽幛,就是哀弔的禮品,也稱禮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綢布做成,有用紙的立軸,能稱”禮軸”。為民便於懸掛,幛子通常豎幅,上面的文字也直寫,也有用橫寫的。追悼詞挽幛題辭不拘形式,不限字數,有隻寫一個”奠”字的,但通常以四個字為多。挽幛用語可用固定詞語,也可撰合適的辭句。但應注意,”挽幛”屬哀悼送禮用的,其用辭應具有褒揚、弔唁之意。挽幛只在死者靈堂出殯當日張掛,通常多用7尺白布寫字。若是採用直寫方式,就必須從右向左字排三部分書寫;若是採用橫寫方式,則應從上往下安排三部分書寫。

  第一部分,面向幛子右手邊(或頂邊),頂頭主要寫死者姓名加頌詞稱呼。
  第二部分,正中間寫祭幛語,字距要一致,如寫輓聯,則兩邊對稱,也可不要這一部分,直接寫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面向幛子左手邊(或底邊)頂尾寫送祭幛人姓名加身分稱呼和悼詞,如送祭幛者與死者系親屬同姓,送者可只署名,不寫姓。

總結:原來祭文有這麼多的講究,你知道麼,在古代如果家裏有老人去世,葬禮不辦的盛大,外人都會指責你不孝順,由此可見大家把葬禮看的那是相當重要了。

標籤:寒衣 祭文 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