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建築民居

祭灶節由來 有哪些由來傳説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聽到祭灶節,可能會認為是一個小節日,但是説到小年的時候,就知道這個節日的重要。那麼祭灶節是如何由來的,有哪些的由來的傳説,這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祭灶節由來 有哪些由來傳説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常稱它為“交年”、“小年下”、“小年”。每家每户在這天的晚上都會舉行“祭灶神”的儀式,也就是送灶王昇天。

祭灶神為商周時代五祀之一,初為夏祭,後改為臘祭。古稱“炎帝於火而死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鼈祭六”之説。祭灶神是地處東南海隅的閩東南地區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祭灶節的傳説
  傳説灶王爺姓張名單,字子郭。他原來是一個富家子,娶得一個賢慧的女子為妻,後來貪新厭舊,遂棄妻續娶。第二任的妻子名叫李海棠,雖然長得貌美如花,但是好吃懶做、揮霍無度。

祭灶節的傳説
  李氏嫁入張家之後,不久就把張家的財產揮霍一空。她眼看張單的家境敗落,不想跟着受苦,於是改嫁他人。俗話説“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再遇頂頭風”,張家有一天不幸遭逢祝融光顧,只見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張家的大宅院頃刻之間燒成了灰燼。張單自此無家可歸,每天露宿街頭,傷心過度的他終日以淚洗面,以致雙目失明,淪為乞丐。

有一天,大約是午飯時分,他乞討到一户人家,女主人佈施給他好飯好菜。他聽口音似曾相識,便開言詢問,原來施飯者正是多年前被他拋棄的前妻。張單頓覺一股血液朝頭上湧,自感羞愧難當、無地自容。説時遲、那時快,只聽“咚”的一聲悶響,張單傾刻兩眼翻白,撞死在爐灶面前。

玉帝知悉了這件事,認為張單尚有羞愧悔過之心,知他良心未泯,加上念他以前亦做過不少的功德,遂封他為灶王,讓他往後飲食無憂。

有關灶王的傳説,早期先是有炎帝、祝融的故事,後來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例如道教的《經説》一書,就把灶王説成是一位女性老母,説她“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

在我國不同的地區,灶王夫婦是由不同的人選來做,民間流行着各種各樣的傳説,稱謂也有諸多不同,如灶神,灶君,灶王爺、灶神菩薩等。

現在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夜,是民間祭祀灶王爺的日子。這一習俗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秦朝以前。例如《論語》中記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之前,祭灶是五祀之一。是哪五祀?即祀灶、祀門、祀井、祀户和祀雷。祭灶要設灶王牌位,古代用豐盛的酒菜作為祭品,比如陳列上鼎俎,設置籩豆之類。

可是祭灶的日子,歷來有着不同的説法。如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和十二月都有,各個地區多有不同。我國是諸教並存的國度,神祗眾多,不勝枚舉,民間一概敬之,只恐有所遺漏。後來經過歷代的演變,不知道到了哪朝哪代,為了方便易記起見,遂把灶王每月上天庭稟報的説法,確定為每年上天庭稟報一次,把時間定在臘月的二十三日。

小結:這就是祭灶節的由來傳説,也是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每年祭灶節都會有一些拜神活動,特別是在閩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