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我國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就是中國一個比較傳統的節日,這個節日大家都是比較重視的,而且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節日,最長的一個假期,當大家到了這個節日的時候,都會選擇開始準備年貨,等到節日到來,那麼春節的傳説故事和風俗有哪些的呢?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我國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民間傳説故事
  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在之後的過年當中,大家都會選擇一個守歲,和家人一起看春晚。

春節的傳統習俗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樣意味着真正的年開始了。

佔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説始於漢東方朔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七年級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很多人 在新年的時候會選擇祭祀,祈求來年整個家庭能夠風調雨順。

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户户都要在門上,牆壁上貼上“福”字。貼“福”字寓意“福氣”、“福運”。還有的將福字倒過來貼,寓意“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古代的時候,人們在正月七年級早上起牀後,先把竹子放在火裏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

隨着時代的變遷,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軀鬼,轉變為營造喜慶、祥和、熱鬧的氣氛。

而現在,因為安全、噪音和污染等問題,我國很多城市已經禁止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