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解析元旦為什麼叫元旦?

新曆的一月一日,又叫元旦,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之中的第一天。其代表的意義不可謂不重大。那麼,你知道新曆1月1日為什麼被叫做元旦麼?你知道它的具體來歷麼?就請隨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版本一
元旦,又名元日、無朔、無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為“元”本義是“人頭”,引申為“始”。“旦”的本義也是“始”。據宋《夢樑錄·正月》中記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欲呼為新年。”
“元旦”這一名稱,據説源自傳説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顓頊以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此後,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並不一樣。據《史記》記載: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七年級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七年級為元旦,到漢武帝時,又改為正月七年級為元旦。
我國辛亥革命以後,改用世界通用公曆,以公曆一月一日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

版本二
何謂“元旦”?“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白天。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
地球繞太陽運行,循環往復,本無所謂始終,人們為了便於計算時間,才在地球環繞太陽的週期性的自然現象中,尋找一個比較合理的起點作為歲首。由年的歲首完全是認為假定的,因此什麼時候作為歲首,意見不一。例如我國很早就主張以“立春”為歲首,而歐洲國家卻贊成以“冬至”為起點,此外還有采用“春分”的。到了公元前四十六年,凱撒當了羅馬帝國皇帝之後,廢除陰曆,重新制定了新曆——陽曆,於公元前四十五年開始施行,叫做“儒略曆”。這個曆法曾以“冬至”為一年之始,但是當時羣眾用慣了陰曆,並堅持以朔日作為一年的起點。因此把“冬至”過後第十天定為一年的歲首,就是“陽曆”的一月一日,一直沿用至今。我們便把這一天稱為“元旦”。
在中國,新年也叫“元旦”,古時候還叫“元日”“上日”“端日”“元辰”“元朔”等。

版本三
元旦,中國節日,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始為農曆1月1日,並延用。中華民國始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得以明確,同時確定農曆1月1日為“春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相對應地,春節稱為“舊曆年”、“陰曆年”等)。“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已經沿用4000多年。
元旦,據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正月七年級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説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2]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已經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陽曆年”。
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曆“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着2014年的到來,它只有“65歲”。

解析元旦為什麼叫元旦?
標籤:元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