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中元節的意義具體有哪些?

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有一些地方習俗和禁忌,還有一些飲食習慣,在中元節很多地方的習俗和禁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在這個節日都是為了給逝去的親人祭奠,中元節有什麼意義呢?一起跟着小編看看吧。

中元節的意義具體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民間舊稱鬼節,亡人節。

  七月十五在佛家,又叫盂蘭盆節。在儒家,我們知道,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百姓都會把收成的新米拿出來供養、祭祀自己的先祖,這也是孝道的傳承。

  信奉道教的人,在中元節,都會到廟裏去祭拜神靈跟自己的先祖,在神靈面前懺悔自己的業障,希望能夠消災免難。

  不論是作為道家的中元節,還是佛家的盂蘭盆節,七月十五都是源於對亡靈的信仰和對祖先的崇拜。正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祀祖先,是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感謝。

  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着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説法,中元節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脱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節的習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有文獻記載,《詩經》的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後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孝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善事父母,而從深層意義上來説,孝更是一種倫理規範,一種處理宗族關係的方式,一種秩序的建立。祭祖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它是維持宗族關係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説,祭祖正是這種宗族關係的一種反映,一個寄託。

  中元節是孝道文化的傳承,是人們情感的載體。作為我國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釋道三家的極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經久不衰。重視中元節,提倡傳統孝道,對於我們的社會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説,以及中元節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具有雙重意義:

  一是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讓人們慎終追遠。

  二是發揚推已及人,救濟眾生的義舉,換得世界清平。

  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開展中元活動的時候,要跳脱鬼的角度,傳承孝道文化。

  小結:中元節我們平時都是説鬼節,它的意義就是讓大家懷念逝去的親人,並且將自己的思念寄託在那些紙錢上。

標籤: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