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彝族火把節的資料,彝族火把節的歷史

彝族是中國的第六大民族。彝族原先是被稱為“古夷人”,古夷人是指在雲貴等西南地區居住的少數民族的統稱。在彝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是彝族傳統的火把節。那麼,關於彝族火把節的資料有哪些?隨小編一起去看看。

彝族火把節的資料,彝族火把節的歷史

  一則是認為火把節習俗起源於彝族先民對火的原始崇拜(秋浦《火與火把節》);二則認為火把節實為彝族十月太陽曆的小年節(楊和森:《楚雄彝族概況》),而十月年則是大年節;三則認為火把節與彝族星月曆有關,是通過所觀測到的星相的變化而定的過年日(李世忠、孟之仁:《彝族星迴節源流考》)。實際上,後兩種看法不過是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而言的,其實質都是相同的,即都認為火把節的起源與彝族的歷法紀年有密切關聯。這三種看法其實有着共同的連結點,雖然一是強調其火崇拜的因素,一是強調其與年節的關係,但都不約而同地切中了火把節是通過火崇拜的一系列儀式活動來祭歲、除穢、祈年的。

火把節是彝族的狂歡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是彝族盛大的節日。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穀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後2天舉辦摔跤、賽馬、鬥牛、競舟、拔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當夜幕降臨後,人們揮動火把,成羣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願:後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願吉利;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則是戀愛的開始。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中,彝族火把節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

  小結:彝族是一個極富民族風情的民族,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彝族的習俗,不妨多多關注星座360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