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漢族服飾介紹:漢族服飾文化的資料

民族服裝是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特色!是民族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的反映,體現着民族心理素質。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下面來了解下代表漢族的漢服吧!

漢族服飾介紹:漢族服飾文化的資料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完整的一套衣冠部件有:首服、體衣、足衣、配飾。

  一、首服
  首服,亦稱元服。元本指頭。黃帝垂裳制天下的時候就發明了冠,“峨冠博帶”自此便成了華夏衣冠的代稱。漢民族的成人禮——男子冠禮,女子笄禮,足見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謂:頂天立地,從頭開始。作為衣冠上國,向來講究衣冠不分家。冠巾對應着身份地位,二十弱冠後,士人冠而庶人巾。衣冠齊整才是完整的儀容,古人重之。
  男子首服大致可分為冠冕類和巾帽類。
  冠最流行的時期在先秦兩漢,相對巾的普及早一些。冠歷來是士人之上的特權,是身份和職別的標識,也象徵着士人的尊嚴。當冠而不冠即是“非禮”。巾最早不過是隨便裹發的一塊布,不能出現在正式場合,最初,上層士大夫不過燕居時偶爾戴巾,後逐漸通用,到漢末為文人武士所好,以戴巾為雅尚。因為巾與平民關係密切,故天生帶着一絲閒適,始終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發展,自唐代由幅巾衍生出了襆頭後,巾帽文化愈加興旺,到宋明則達到頂峯。所以,於漢唐時向前來留學的日本,巾帽文化鮮有流傳,相反,於明代師習華夏的朝鮮,巾帽則大行其道,發展成為現代韓服中重要的元素。
  冠冕類一般適用正式莊重的場合,配相應的禮服或公服。冠起着官階職別的區分作用,名稱常來源於其寓意,如法冠也叫獬豸冠;巾帽則搭配常服(當然,不能排除襆頭類與公服的搭配,九品官服常作為庶人的婚服),多與時尚關係密切,往往一種巾帽會藴含着一段逸事佳話,如,東坡巾、程子巾,大眾津津樂道的同時亦效尤紛紛。
  在戴法上,冠冕類和後來的巾帽不同之處在於重視固定頭髮,一般需要通過笄直接固定在髮髻上,另外還要在下巴處結瓔,這樣就很牢固不易散落了;而巾帽類的戴法則隨意多了,一塊或軟或硬的布、紗,通過各種不同的包紮或摺疊方式,縛罩在頭上就是了。

  二、體衣
  (一)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制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服制,為了表示尊重傳統,後世最高級別的禮服一直是衣裳制;後世男子的服制由於後來出於行動方便的內在緣由逐漸向一體式發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動的女子,則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不知道這樣的思考有沒有道理。
  (二)上下連裳制:
  上下連裳的服制也稱為“深衣制”。為了恪守上下分開的服裝制式,特地分開裁然後再連成一體。深衣之名,唐孔穎達着《五經正義》中釋義為:“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深衣起源於先秦,雖然是一件長衣,但華夏先民在裁剪時是把上衣與下裳分開來裁,然後再縫成一體,以表示對傳統法度觀念的尊承。
  深衣在三千年的衣冠史中一直延續到衣冠斷絕。深衣首先是禮服,尤其是女子禮服。《續漢書 輿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深衣承襲了華夏衣冠制式的古意,同時又方便美觀,有很強的普適性,於今亦然。可為常服也可為禮服,作為禮服的正規性僅次於衣裳制禮服;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論男女文武,都可着之。衣冠承載着一定的歷史意義、文化內涵,所以,有漢服先行者提出:復興漢服當重視深衣,實為良言。

  三、足衣
  足衣亦即襪履。赤足同樣是失禮的行為,謝罪時常常“免冠跣足”。
  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漢代,凡祭服穿舄、朝服穿履、出門穿屐。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繫上五彩的帶子。據《搜神記》載,男鞋方頭,女鞋圓頭。但後來男女往往通用。從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的貴婦人的鞋和出土的四雙青絲鞋來看,女鞋的前頭有兩個昂起的小尖角。

  四、飾件
  佩飾是以其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而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但一進入等級制度分明的文明社會,分等級、定尊卑,則成為它最主要的功能,“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鏤,皆存等差。”如韘,天子、諸侯用象骨,士則用棘。又如充耳,天子用玉瑱,諸侯以石。當今則不必拘泥這些。
  古時常見的佩飾有玉、珠、刀、帨等。不過,如服裝分男女一樣,佩飾上有着明顯的性別區分。

  五、服制與場合
  華夏的冠服制度上溯自上古,初見端倪於夏商,基本模式成型於先秦,經過秦漢的豐富完善,於隋唐宋明蔚成氣象,當然其中也間雜了許多域外風的吹拂,直到最後的斷絕,只剩一絲遺蹟。這些沿革變遷,從規格齊整的禮服服制大概最容易看出。
  中國是禮樂文明,現代人疏遠了“禮”的理解,實際,禮並非繁縟的多此一舉,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周禮將禮劃分為五類: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合稱“五禮”。 “五禮”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與各種禮儀相匹配地,發展了各種不同場合的冠服制度。祭祀有祭服,朝會有朝服,婚嫁有吉服,從戎有軍服,服喪有凶服等。

總結:漢族的人口是最多的,現在小夥伴們對漢服的認識是不是更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