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福建畲族文化介紹,畲族文化簡介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十三億多的人口,分為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點,其中語言、文字和服飾是能夠直接的讓人看出民族的差異。大家對中國的民族瞭解嗎,下面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下畲族,一起看看吧!

福建畲族文化介紹,畲族文化簡介

福建畲族簡介:
  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國東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廣東省境內,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

畲族是我國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們自稱“山哈”。但這個名稱,史書沒有記載。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被泛稱為“蠻”、“蠻僚”、“峒蠻”或“峒僚”。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族稱。“畲”,意為刀耕火種。解放後,改稱為“畲族”。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畲族人口數為709592。畲族極少部分使用畲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90%的畲族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但在語音上與客家話稍有差別,有少數語詞跟客家語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閩南語。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畲族語言:
  畲族內部交際時使用的兩種語言:居住在廣東省博羅、增城、惠東等地自稱“活聶”(山人)的畲族人使用的一種畲族語言,屬於漢藏主系苗瑤語族苗語系。

另一種畲族語言的使用分佈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佔全國畲族總人口的99%以上的畲族人使用它,這種語言接近漢語客家方言,這種語言由古畲話為主,又吸收漢語客家方言和畲族居住地的漢語方音融合而成,畲族人把這種語言叫做“山哈話”。閩東畲族內部交際時就是使用這種語言。

畲族起源:
  畲族族源歧見很多,但概括起來有外來説和土着説兩種。外來説者認為畲族源於漢晉時代的“長沙武陵蠻”。持這種觀點的主要論據是“武陵蠻”和畲族有共同的盤瓠圖騰信奉。

土着説者認為畲族源於周代的“閩”人。“閩”是福建的土着,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遺裔就是今天的畲族。“閩”、“畲”之間存在着一定的淵源關係。此説的主要論據是“閩”、“畲”之間有着密切的內涵聯繫,即“閩”——“蠻”——“僚”——“畲”一脈相承。畲族,福建土着民族。

此外,畲族族源還有“越族後裔説”、“東夷後裔説”、“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蠻族的一支”等多種説法。總之,眾説紛雲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歷史曲折發展和民族形成過程中,同蠻、越、閩、夷以及漢等各族羣體彼此互動、混化、交融的關係。

畲族節日:
  畲族節日主要有農曆的三月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烏米飯就是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烏色。相傳在唐代,畲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着畲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將士們靠吃一種叫‘嗚飯“的野果等充飢度過年關,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為紀念他們,人們把三月三日作為節日,吃”烏米飯“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裏同宗詞的畲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瓠,懷念始祖。整個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

總結: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對畲族的文化有了解了吧。畲族人們在過節日的時候,會穿着自己民族的衣服,統一的着裝很有民族文化的味道。

標籤:畲族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