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亞馬遜森林中的“黃金國”存在的未解之謎

人類文明形成以來,一直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一種好奇。而在世界工業革命開始之初,人類突然對原始資本有着近乎瘋狂痴迷的追求。在這些條件的驅使下,一個古老的傳説就開始被人提及,傳説在亞馬遜叢林的深處藏着一個遍地黃金和奇珍異寶的城市。於是許多西方航海實力強大的國家就對此關注密切,並開始了許多探索行動,但結果最後都不了了之,今天我們就跟着世界未解之謎來看看吧。

亞馬遜森林中的“黃金國”存在的未解之謎

  解密黃金國消失之謎
  奧雷利亞納並沒有説謊,他一定看到了黃金國輝煌的建築和地畫。可是為什麼在幾十年後,當其他探險者再度深入叢林時,發達的叢林文明會煙消雲散,湮沒在茂密的森中呢?

在當時的南美洲,歐洲的西班牙殖民者已經來到這裏,經過多次戰爭,逐漸征服南美洲西部的印加帝國的各個地區。不過對於南美洲中部茂密的亞馬孫叢林中的城鎮,不論是垂死的印加帝國,還是漂洋過海而來的西班牙人,都還無暇顧及。所以,黃金國應該不是被戰爭摧毀的。

考古學家認為,歐洲人帶來的瘟疫和其它一些疾病,可能是亞馬孫叢林文明毀滅的根本原因。在16世紀中葉,叢林中的居民幾乎接觸不到病菌的源頭——西班牙人,但是由於他們和印加帝國以及其他土著部落的貿易往來,不可避免地讓一些病菌侵入了叢林城鎮。瘟疫在城鎮間快速蔓延,消滅了大批對病菌沒有抵抗力的居民。叢林文明受到了重創,缺乏足夠的勞動力維護叢林大道和城鎮設施,於是文明以自由落體的速度衰落,短短几十年後,曾經輝煌的黃金國不復存在,植被覆蓋了地畫和古代城鎮,文明失落了……

如今,大肆砍伐森林揭開了這個昔日叢林文明的祕密,那些精美的地畫向我們講述了曾經有這樣一批古代居民,他們既保護了雨林的環境,還發展了自己的文明。在他們身上,我們也許可以學到許多和雨林和諧相處的知識吧。

當亞馬孫雨林的樹木被伐倒後,一幅幅由溝渠和道路組成的規則幾何圖案展現在人們眼前。是誰大費周章地興建了這些地面奇觀?他們現在去了哪裏呢?

南美洲的亞馬孫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雖然這裏很早就有原始人類活動,但第一次書面記錄亞馬孫雨林則是16世紀中葉的事情了。

1540年,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的西班牙殖民地征服者率領一隊探險隊,深入到如今的厄瓜多爾內陸,想尋找一種叫做肉桂的珍貴香料。這隻探險隊順亞馬孫河而下,最終抵達了亞馬孫河河口。在探險記錄中,奧雷利亞納聲稱自己在叢林中發現了傳説中的亞馬孫黃金國,一個複雜、繁榮、富庶的叢林文明,其文明程度足以和人們熟知的印加帝國相提並論。

然而,後來的探險者深入叢林,尋找黃金國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他們僅僅發現了一些落後的原始部落。難道黃金國只是奧雷利亞納的杜撰嗎?或者曾經的黃金國一夜之間消失了?

叢林驚現地畫奇觀
  最近,衞星和航拍圖像揭示了亞馬孫叢林中驚人的祕密。由於許多叢林被人為砍伐,露出了地表,對巴西西部與玻利維亞北部邊界進行空中拍攝的結果是,圖像清晰地展示了約200多幅巨大的地畫。這些地畫由許多寬十米左右、深達兩米的巨大溝渠或者大道連接而成,形成了正方形、長方形、同心圓、六邊形或八角形等非常規則的幾何形狀。每一個獨立的地畫方圓在90米到300米。但是也有非常廣闊的地畫,其中最大的一幅跨度甚至達到了250千米!這還僅僅是根據圖像初步研究的結果,很可能地畫覆蓋的地區更為廣闊。

其實早在2003年,美國的考古學家就在巴西中北部的亞馬孫叢林中,發現了一些由大道聯繫的古代城鎮遺址,表明叢林中可能曾經出現過文明程度很高的部落。而這一次發現的地畫,從幾何形狀和修建方式看,和那些古代大道類似,但兩者也有明顯的區別。那些古代大道主要用於交通聯絡,而新發現的地畫,其主要功能似乎並不是交通,而更多地是古代人表達自己的某種宗教信仰和企望的形式。

高度發達的叢林文明
  如果不是砍伐森林,這些地畫還會隱藏在叢林中不為人知。地畫和古代遺址、大道的發掘,讓一個高度發達的叢林文明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個所謂的黃金國位於亞馬孫雨林中,雖然還沒有發現大城市,但從遺址規模看,當時叢林中的一些城鎮和中世紀歐洲的一些城鎮大小相仿。而早在三四千年以前,當地的居民就有效地利用亞馬孫河及其支流沖積形成的平原和一些高原的地形,建造城鎮。然後,他們又披荊斬棘,在叢林中修建了連通各個城鎮的寬闊道路,並用同樣的方法,在叢林中進行“藝術創作”,製造了神奇的地畫。

此外,考古學家最近還在叢林中發現了許多陶器和磨具,這些器物的特點表明,有些遺址其實並非人類定居之用,而是宗教祭祀的場所;還有一些遺址明顯是軍事上的防禦工事。

地畫和遺址的建築結構,表明當時的亞馬孫人的數學、天文學、工程學知識相當發達,雖然他們沒有修建類似瑪雅人的建築,但他們的一些建築的方位顯然和天文現象相關;他們建築的圓形和正方形的尺寸非常精確;此外,要修建如此規模的地畫和城鎮,肯定需要相當發達的經濟支撐。

由此可見,亞馬孫叢林中的確孕育了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那裏曾經出現過“黃金國”,並不只有一些茹毛飲血的原始人。

雨林中的萬頃良田
  高度發達的文明,必須有足夠的經濟基礎特別是糧食支撐。考古學家已經知道,瑪雅人、印加人在山坡蓄水,種植木薯、玉米等作物,那麼,這些黃金國的居民靠什麼為生呢?

過去人們常常把熱帶雨林稱為“潮濕的沙漠”,因為那裏雖然植被茂盛,但從糧食生產角度看卻如同沙漠,因為土壤的營養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和豐收,這也是為什麼毀林開荒卻沒有多少糧食收益的原因。如果黃金國的人口眾多,考古學家甚至認為某些城鎮的居民達到40萬,他們如何填飽自己的肚子呢?

讓考古學家驚歎的是,這些黃金國居民發明了一種“人造土壤”,它由亞馬孫叢林的黃土摻雜木炭製成,無需再添加任何肥料,就可以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即使在雨林炎熱潮濕的環境中,這種人造土壤的肥力也可以保持幾個世紀之久。

這項簡單的發明,加上雨林中充沛的降水,養活了大量的人口,讓亞馬孫地區成為古代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聚居區之一,其文明前後持續了兩千多年,至少可以比肩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

小結:人類對於世界的貢獻目前看來,除了人類羣體本身之外,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我們對於這個星球來説,或許是個永遠無法避開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