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江南梅雨季節的是怎麼由來的

江南有一個特色節日梅雨季節,住在江南地區可謂每年都會經歷,整天都是陰雨,想外出都沒有任何興趣,那麼這個節日是怎麼由來呢?住在江南一帶人們就要去了解一下,肯定對你有幫助,一起來看看

江南梅雨季節的是怎麼由來的

  一、由來
  每年大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的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準靜止鋒。大約到了6月下旬,暖空氣勢力增強,準靜止鋒北移至江淮地區,成江淮準靜止鋒(又稱為梅雨鋒)。由於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汽,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由於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當,以致鋒面停留在江淮地區。

  二、出現時間規律
  正常
  梅雨開始的日子為“入梅”(或“立梅”),結束那天為“出梅”(或“斷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大致上緯度越高則時間越晚。台灣地區大約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5月中旬入梅,6月上旬出梅。但具體各地有所差異,浙江地區是農曆五月初入梅,具體是逢芒種後的第一個丙日入梅,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梅。

  反常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範圍、持續時間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應該出現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沒有梅雨,現象稱為空梅。
  重梅黃梅雨季過後,通常天氣放晴進入炎炎盛夏。如果這個時候又轉成陰雨綿綿,並且持續較久,彷彿又回到梅季,就稱為“重梅”。民間俗諺有云“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黴”,結束之日稱為“出黴”。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入黴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其間的特有現象。6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三、
  如何防黴
  無孔不入的黴菌給生產和生活都帶來危害。由於梅雨時節空氣濕度很大,糧食如沒有曬乾或貯存不當,就很容易黴變。衣服如果沒有洗滌乾淨和徹底曬乾,草率地收進衣箱,不管是純棉的、羊毛的,或者是混紡的都會長黴。木材、傢俱等生黴司空見慣,而膠低鞋、輪胎、橡膠管、塑料製品也會生黴,造成木料黴爛、橡膠老化、塑料脆裂和失去光澤。黴菌還能在油漆塗層上生長,使油漆黯然失色;黴菌能使電線漏電,有可能引起火災;黴菌連玻璃也不放過,照相機、攝像機和顯微鏡如果保存不當,黴菌就會在鏡頭上結成網狀菌絲,使鏡頭的透光度大為降低,甚至報廢。

  防止生黴的措施有通風、日曬、乾燥和塗撒防黴劑。晴天時,居室、倉庫要通風,不讓喜歡陰暗潮濕環境的黴菌滋生。衣服、被褥要在出太陽時及時晾曬;照相機、攝像機、顯微鏡等精密器械可在梅季到來之前擦乾淨,密封保存,並在密封器內放乾燥劑;皮鞋及傢俱可塗防黴油與塗料;放橡膠、木材的倉庫可噴灑福爾馬林防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