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的感想,分析清明節的由來的感想

如果現在叫大家去看一下清明節的由來,看完之後你會有什麼感想?估計大家都有很多話要説。在之前,我先前精選了一些網友看完後寫的感謝,所以大家還是先來看看這些吧,看看他們寫的感謝有沒有打動你?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的感想,分析清明節的由來的感想

  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二、歲歲清明,縷縷相思念親恩。一年一度,清明又至。這一植根於傳統深處的緬懷先人追述祖恩的節日,在我心中激起追憶逝者的波瀾。我和往年一樣,約子女一起到我父親母親墓地燒紙掛錢,焚香叩拜;又和老伴一行數人專程到岳母、大哥墳上祭掃。

  中國的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祖節日。據專家介紹,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曆史。清明最早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它在春分後半個月,此時春色已濃,陽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茵。氣温漸漸升高,正是農耕的大好季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古代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就把寒食延至清明,由於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就合二為一,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清明踏青在宋代最為流行。清明掃墓在唐朝就開始盛行,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在繼承。清明祭掃緬懷先人的形式多種多樣。傳統的有燒紙掛錢,修墳除草。近年來又出現一些新形式,如:獻一束淡雅的鮮花表達無聲的交流和思念;植一棵長青樹,掛上先人名,意在將思念植於土中,四季長青;在家供奉牌位,家人團聚,共同祭拜,教育後代飲水思源。我還覺得清明節寫篇懷念文章,寄託對先人的哀思,既不落俗套又意義深遠,也不失為一種好形式。

  今天鼓勵人們過清明節,正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悟和認同。清明節不僅是掃墓這一形式,它承載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寄託着炎黃子孫崇敬先人,仰慕先賢的情懷,它對延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精神起着巨大的作用。

  清明假日化,我們更應該深刻領會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要通過對先人的感恩、敬仰,獲得思想昇華,通過對先人的緬懷,獲是靈魂的薰陶。祖宗恩情不能忘,傳統文化不能丟!清明節的真正意義就在於讓我們民族的優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退休後有時間回憶過去,一個個先我而去的親人、好友,他們的形象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我一一的將他們的事記下來,以寄託哀思。“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他們就將這些文字翻出來重温一遍。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對已逝的親人之恩,雖難以回報,但我始終沒有忘記他們。他們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力量,他們的坎坷讓我認識了歷史,懂得了人生。

  讓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能得以相傳,是對是錯任評説。這就是我一個古稀老人提筆作文的目的。

  小結:總之看完他們寫的話,我是被他們打動了,能寫出這樣富有含義的話,説明他對這個節日瞭解得非常透徹,瞭解得很深。如果大家也想寫出一段這樣的感想,那麼就需要你邊看邊認真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