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其他國學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簡介
 

君山銀針



特點:全由芽頭製成,茶身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久置而其味不變。沖泡時可從明亮的杏黃色茶湯中看到根根銀針直立向上,幾番飛舞之後,團聚一起立於杯底。其採製要求很高,比如採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採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   君山又名洞庭山,為湖南嶽陽市君山區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三月至九月間的相對濕度約為80%,氣候非常濕潤。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佈茶園。

君山銀針歷史

  君山銀針始於唐代,清朝時被列為“貢茶”。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 產茶嫩綠似蓮心。”“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穀雨”前,知縣 邀山僧採製一旗一槍,白毛茸然,  君山銀針俗稱“白毛茶”。又據《湖南省新通志》 記載:“君山茶色味似龍井,葉微寬而綠過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銀盤 裏一青螺”。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白毫如羽,芽身金黃髮亮,着淡黃色茸毫,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 沖泡後,芽豎懸湯中衝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特點

  芽頭茁壯,緊實而挺直,白毫顯露,茶芽大小長短均勻,形如銀針,內呈 金黃色。 飲用時,將君山銀針放入玻璃杯內,以沸水沖泡,這時茶葉在杯中一根根垂直立起,踴躍上衝,懸空豎立,繼而上下游動,然後徐下沉,簇立杯底。軍人視之謂“刀槍林立”,文人讚歎如“雨後春筍”,藝人偏説 是“金菊怒放”。君山銀針茶汁杏黃,香氣清鮮,葉底明亮,又被人稱作“瓊漿玉液”。

君山銀針工藝與儲藏

工藝

  君山銀針的採摘和製作都有嚴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後七天到十 天採摘,採摘標準為春茶的首輪嫩芽。而且還規定:“雨天不採”、“風傷不 採”、“開口不採”、“發  君山銀針
紫不採”、“空心不採”、“彎曲不採”、“蟲傷不採” 等九不採。葉片的長短、寬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計算,一斤銀針茶,約需 十萬五千個茶芽。因此,就是採摘能手,一個人一天也只能採摘鮮茶200 克,製作這種茶,要經過殺青、攤晾、初烘、初包、再攤晾、復烘、復包、焙乾等八道工序,需78個小時方可製成。

貯藏

  將石膏燒熱搗碎,鋪於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放在皮紙上面,封好箱蓋。只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銀針品質經久不變。

君山銀針製作工序

  君山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歷時三四天之久。

殺青

  在20° 的斜鍋中進行,鍋子在鮮葉殺青前磨光打蠟,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後低(80℃)”,每鍋投葉量300克左右。茶葉下鍋後,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向前推去,再上拋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動作要靈活、輕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頭彎曲、脱毫、茶色深暗。約經4~5分鐘,芽蒂萎軟清氣消失,發出茶香,減重率達30%左右,即可出鍋。

攤涼

  殺青葉出鍋後,盛於小篾盤中,輕輕楊簸數次,散發熱氣,清除細末雜片。攤涼4~5分鐘,即可初烘。   

初烘

       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鐘,至五成幹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適當,過於,初包悶黃時轉色困難,葉色仍青綠,達不到香高色黃的要求;過濕,香氣低悶,色澤發暗。

初包

  初烘葉稍經攤涼,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於箱內,放置40~48小時,謂之初包悶黃,以促使君山銀針特有色香味的形成,為君山銀針製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葉不可過多或過少,太多化學變化劇烈,芽易發暗,太少色變緩慢,難以達到初包的要求。由於包悶時氧化放熱,包內温度逐升,24小時後,可能達30℃左右,應及時翻包,以使轉色均勻。初包時間長短,與氣温密切相關。當氣温20C左右,約40小時,氣温低應當延長。當芽現黃色即可鬆包復烘。通過初包,銀針品質風格基本形成。

復烘

  復供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蒸發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質,減緩在復包過程中某些物質的轉化。温度50℃左右,時間約一小時,烘至八成幹即可。若初包變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幹為宜。下烘後進行攤涼,排涼的目的與初烘後相同。

復包

  方法與初包相同。歷時20小時左右。待茶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為適度。

足火

  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約0.5公斤,倍至足幹止。
 
  加工完畢,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級。以壯實、挺直、亮黃者為上;瘦弱、彎曲、暗黃者歡之。

君山銀針沖泡



  君山銀針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黃茶,它有幽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它更注重觀賞性,因此沖泡技術和程序十分關鍵。
 
  沖泡君山銀針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並用玻璃片作蓋。杯子高度10-15釐米,杯口直徑4-6釐米,每杯用茶量為3克,其具體的沖泡程序如下:用  君山銀針開水預熱茶杯,清潔茶具,並擦乾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豎立。用茶匙輕輕從共罐中取出君山銀針約3克,放入茶杯待泡。用水壺將70度左右的開水,先快後慢衝入盛茶的杯子,至1/2處,使茶芽濕透。稍後,再衝至七八分滿為止。約5分鐘後,去掉玻璃蓋片。君山銀針經沖泡後,可看見茶芽漸次直立,上下沉浮,並且在芽尖上有晶瑩的氣泡。君山銀針是一種以賞景為主的特種茶,講究在欣賞中飲茶,在飲茶中欣賞。剛沖泡的君山銀針是橫卧水面的,加上玻璃片蓋後,茶芽吸水下沉,芽尖產生氣泡,猶如雀舌含珠,似春筍出土。接着,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在氣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真是妙不可言。當啟開玻璃蓋片時,會有一縷白霧從杯中冉冉升起,然後緩緩消失。賞茶之後,可端杯聞香,聞香之後就可以品飲了。

  沖泡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為壯觀,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槍林立,似羣筍破土,堆綠疊翠,令人心儀。其原因極簡單,不過是“輕者浮,重者沉”。“三起三落”,因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最外一層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沉,隨後芽頭體積膨脹,比重變小則上升,繼續吸水又下降,如此往復,升而復沉,沉而復升。此類現象,其它芽頭肥壯的茶也有出現,但不及君山銀針頻繁。
 
  君山銀針(黃茶)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茶,它作為茶,有幽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從品茗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重在觀賞的特種茶,因此,特別強調茶的沖泡技術和程序。
 
  沖泡君山銀針,用水以清澈的山泉為佳,茶具宜用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高度10~15釐米,杯口直徑4~6釐米。每杯用茶量為3克,太多太少都不利於欣賞茶的姿形景觀。

沖泡程序如下:
 
  (1)賞茶
  用茶匙攝取少量君山銀針,置於潔淨賞茶盤中,供賓客觀賞。

  (2)潔具
  用開水預熱茶杯,清潔茶具,並擦乾杯中水珠,以避免茶芽吸水而降低茶芽的豎立率。

  (3)置茶
  用茶匙輕輕地從茶葉(珍田閣茶廠)罐中取出君山銀針約3克,放入茶杯待泡。

  (4)高衝
  用水壺將70℃左右的開水,利用水的衝力,先快後慢衝入茶杯,至1/2處,使茶芽濕透。稍後,再衝至七八分杯滿為止。為使茶芽均勻吸水,加速下沉,這時可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經5分鐘後,去掉玻璃蓋片。在水和熱的作用下,茶姿的形態,茶芽的沉浮,氣泡的發生等,都是其他茶泡時罕見的,這是君山銀針茶的特有氛圍。

  (5)奉茶  
  大約沖泡10分鐘後,就可開始品飲。這時雙手端杯,有禮貌地奉給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