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占卜 > 周易六十四卦

《黃石公傳》引

黃石公風水學院網上説的《黃石公傳》

《黃石公傳》引

      黃石公是中國道教史上的傳奇人物。據《神仙通鑑》載:“神龍為帝,見一異人,形容古怪,言語顛狂,上披草衣,下系皮裙,蓬頭蹺足,指甲長如利爪,遍身黃毛覆蓋,手執柳枝,狂歌亂舞,口稱:‘予居黃石山,樹多赤松,故名'。”因此,後人將這位奇異的老人稱作黃石公或赤松子。據《史記》載:秦末,韓國少年張良為報滅國之仇,悉盡家財訪求刺客,在博浪沙謀刺始皇。不料,誤中副車,刺客被擒,觸柱而死。秦王大怒,下令通緝刺客之主使。張良在生死緊急關頭,更姓易名,逃匿下邳,有意結識各方豪傑,以待復仇之機。後來張良行遊下邳橋,偶遇一位身穿粗布褐色衣服的古怪老人。待張良來到面前,老人故意將自己的鞋墜落橋下,並傲慢地對張良説“儒子(小孩子)下去將鞋給我拾上來!”張良很生氣,但看在老人年邁的份上,還是勉強下橋將鞋撿上來。老人説“給我穿上。”張良想:既已把鞋拾上來,再給老人穿上有何不可。於是又跪下將鞋給老人穿上。老人看張良不但能忍辱下橋拾鞋,還能謙恭地跪下為其穿鞋,便讚賞其胸志。老人含笑而去。張良深感驚奇,望着老人遠去。一會兒,老人又返回來道“儒子可教也!五日後清晨至此與我相會。”張良覺得此老人舉止不凡,便跪拜説:“是。”五天後的清早,天剛發亮,張良急忙趕到橋上,誰知那老人已站立橋上多時,對張良氣憤地説:“與老年人相會,為什麼遲到?”於是不悦而去。臨走時又對張良囑附説“五天後在此相會。”五天後,張良在雞鳴時即趕到橋上,可是又落在老人後面。老人又不悦的囑附説“後五日清晨再會。”過了五天,張良在半夜之前就趕到橋上,待了一會,那老人方到,遂高興地説:“應當如此。”接着從袖中掏出一部書授給張良,説道:“你讀了此書,就可做帝王的老師。再過十年,將會與兵起事,過十三年之後,你與我在濟北重遇,谷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説完,飄然而去。天亮後,張良看老人所授之書,原是一部《太公兵法》。張良認真研讀此書,後來果真作了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軍師。從此他輔助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入咸陽,滅項羽。統一了天下,被封為留侯。功成名就以後,張良想功成身退,對漢高帝劉邦説:“我從平民起步,封萬户侯,於願已足,我想拋棄人間的瑣事,隨從我的師傅黃石公,遨遊四海。”但漢高祖和呂后都不同意。恰在黃石公老人交待的十三年後,留侯隨漢高帝路過濟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見一塊黃石,便搬請回家,如同珍寶似的供起來。留侯去世,就把這塊黃石安葬在他的墳墓裏。後人每逢祭祀留侯,也一塊祭祀黃石公。這是史籍上所載的黃石公的故事。
   黃石公到底仙鄉何處呢?這是中國道教史與中國風水學史上一直是個迷。但據老道們傳説:黃石公自從下邳與張良分別之後,即去遊四海,曾乘桴溯江而上,隱居黃石市的西塞山桃花洞修辟穀法和導引力,最後身輕若燕,羽化而成仙。故西塞山古稱黃石山,由黃石山才演化成今天的黃石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雲:“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經其北,即黃石磯也,…… 山連徑江,則東山偏高,謂這西塞”。北宋太平天國年間成書的《太平寰宇記》雲:“黃石城在州西北二百九十里,江表傳上劉勛敗於彭澤走入楚江,從尋陽聞皖已沒,乃投西塞,將兵救皖,為孫權所破,遂奔曹公,即此城也。”從以上兩段文字看,西塞山與黃石山、黃石城實乃同一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石建市,又定名為黃石市,正是因為傳説的一代天師黃石公曾生於斯、卒於斯之故。
   風水始於先秦黃石,史書記載:黃石公曾作《青囊經》,《黃石公三略》,他通曉天機、地脈、人道之學。黃石公、郭璞、楊筠鬆,是中華民族風水學史上三位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
   欣逢盛世,我們有幸見證了這一偉大時刻的到來。黃石公曆盡數千年滄桑,今又受到萬千華夏子孫的頂禮膜拜。黃石公風水專修學院的成立,也開始為國人培訓萬千訓練有素的高級治國經邦的英才。我們真的要感謝我們欣逢的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真的要慶幸我們是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
 

神仙寺佛教旅遊區位於定南縣北面,離縣城3公里。驅車沿小定公路出發,5分鐘便到了神仙嶺。首先映入眼簾的為全長300多米的神仙洞,是全省最長的公路隧道。  神仙寺建於宋代,傳説是風水大師賴布衣與龍婆“爭崐穴”之地,風水俱佳。因建寺時有神仙駐足,故名神仙寺。神仙寺飽經戰火與歲月滄桑,幾毀幾建,1992年被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1996年重新擴建。一直以來,它都是贛粵邊境百姓心中的聖地。擴建後的神仙寺主院佔地2500平方米,分前殿和後殿,後殿有大雄寶殿、觀間殿、伽藍殿,供奉着如來佛、觀音菩薩和伽藍菩薩;前殿供有彌勒佛、韋馱菩薩;殿內塑像形象逼真,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後殿左側還設有賴布衣風水文化博覽館,陳列有賴布衣塑像,賴布衣生平事蹟介紹圖文五幅和生前用物複製品,前後殿之間有一個放生池。整個神仙寺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香氣繚繞,肅穆莊嚴,吸引着無數客人進香朝拜。
  神仙寺右側旁,有一古茶亭,叫“閬風亭”,清代進士鍾一誠曾題一楹聯:且放下歡飲幾杯多少快活,莫着忙笑談片刻無限風流。至今廣為流傳。
   神仙嶺主峯千家寨,為贛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水嶺。登上此峯,鱗次櫛比的房屋萬家燈火,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賴布衣,宋朝國師,江西省寧都縣人,先祖賴仲方,祖父賴復興,父親賴泰安,賴布衣字太素名文俊號布衣,於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考中進士,宋理宗時拜國師,精於地理風水術,每點一穴皆扶蔭主家子孫多代發官發財,由此而風水祖師名號留傳於世近千年而不衰。
江西省寧都賴布衣先祖賴仲方墳墓。該墓為賴氏祖先於隋朝時期,從河南許昌遷徒至江西寧都時之第一代祖賴仲方公,墓位於江西省寧都縣城南郊馬家坑鄉,墓坐西南向東北,為一平洋之局,至今該墓之賴氏後裔己繁衍百萬人口,散居各地,但該墓每年照常風光掃墓,並己被政府單位例為古蹟保護.賴布衣點穴賴布衣叔父母墳

江西省龍南縣,考查宋代國師賴布衣點葬之賴布衣叔父母賴泰重夫妻合葬墳,墓內坐南向北,穴似一高椅,為一將帥格局之風水寶地,該墓自宋代至今八百多年,子孫繁衍三十多代,人丁六萬多人,目前散居各省與國外。經訪查當地人稱目前該縣凡政府機構裡之大小官員中,賴泰重派下後裔佔有其半。
 
楊筠鬆名益號救貧,竇州人,生於唐代(公元834年),自幼聰穎清敏,通天文地理,十七歲即登科第,至唐都長安(今西安)任職,至唐僖宗(唐朝第十九代皇帝)時官拜國師,至金紫光祿大夫,專掌朝廷地理事務,後因黃巢軍入京朝宮失守,遂打開瓊林庫取獲堪輿祕籍,當避難至今贛州地區時,因受當地風水勝景所吸引,遂定居下來潛心研究風水與授徒,著書與人卜葬。
楊筠鬆為人卜葬,無有不吉無有不發,故人稱求貧。後因不與貪官權貴卜葬其父母而遭毒害身亡於芒筒壩(享年73歲),其徒將其卜葬於此。當地居民為感念楊公之德行故將該地名改為楊公壩,今名楊公村。

標籤:公傳 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