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占卜 > 命理解析

謙卦

謙卦  謙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十五卦。
  (下艮山 上坤地 - 地山謙卦)
  謙,亨,君子有終。
  1 . 謙卦象徵謙虛卑退之意,有謙德之君子萬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謙有始有終。
  2 . 孔穎達曰:謙者,屈躬下物,先人後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故曰亨。而小人行謙則不能長久,惟君子有終也。
  3 . 劉沅曰:有而不居曰謙。艮內止、坤外順,謙之意。地卑下,山高大而居其下,謙之象。以崇高之德而處於卑下,謙之意也。
  4 . 劉沅又曰:幹之上爻交於坤而成艮。九三為成卦之主,以其本乾卦之九三,故稱君子。坤以大終,艮成始成終,惟君子能謙,惟謙終成其為君子也。
  5 . 李士鉁曰:卦象一陽居三,不為物始,不居人上,並不居二、五之正位,而得人道之正,亦謙之意。以一陽為眾陰主,而藏於下卦,雖高而不顯,此所以能保其高與。
  6 . 韓詩外傳雲: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善。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近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易曰,謙,亨,君子有終。
  7 . 序卦傳: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1 . 彖傳曰:謙卦,謂有謙虛卑退之美德者,萬事皆能亨通。天之道謙下,向下濟助萬物之生長而大放光明;地之道卑退,低處卑微而讓萬物欣欣向榮。
  2 . 孔穎達曰:天體剛健而氣下降以濟生萬物,三光垂耀而顯明也;地體卑柔而氣上行,交通於天以生萬物也。
  3 . 劉沅曰:艮本坤體,幹一陽下交之,故為下濟。地居上卦,故為上行。天下濟,謙也,而光明則亨矣。地卑,謙也,而上行則亨也。此釋謙之必亨也。
  4 . 天之運行法則,是減損滿盈者而增益謙卑者,地之轉動法則,是傾壞滿盈者而流注于謙卑者,鬼神之行動法則,是加害驕盈者而福佑謙恭者,人之處事原則,是厭惡驕盈者而喜好謙恭者。天地鬼神人皆好謙,此謙之所以亨也。
  ◎變,傾壞也。 ◎流,謂聚而歸之。
  5 . 崔憬曰:若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損有餘以補不足,天之道也。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是為變盈而流謙,地之道也。朱門之家,鬼闞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鬼神之道也。滿招損,謙受益,人之道也。 ◎闞,窺也。
  6 . 謙卑而處尊貴地位者,則能展現其光輝。謙卑而處卑下地位者,則能自制而無所逾越。此君子之所以能始終守謙,而終受其福也。
  7 . 孔穎達曰: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者有謙而不逾越。君子能終其謙之善,而又獲謙之福。
  8 . 劉沅曰:逾,過也。卑不可逾如地,其始似屈,其終必伸,持謙始終不渝,所以為君子。
  9 . 馬振彪曰:謙德藴於內,得其所止,內卦之艮山象之。謙尊而光,有高山仰止之義焉。謙德符於外,無往不平,外卦之坤順象之,卑不可逾,有應地無疆之義焉。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1 . 大象傳曰:謙卦下艮山、上坤地,故有地中有山之象。山體高大,而在地中,喻諸人事,則謂居高位而能下人,有謙退之意,亦含有外表卑下,實內藴高大之意。
  2 . 程頤曰:地體卑下,山之高大而在地中,有外卑下而內藴高大之象,故為謙。
  3 . 君子者觀察謙卦山體高大,而在地中之象,悟知凡事不可盈滿,當權衡其多寡,取多以益寡,均平以施與。 ◎裒,音抔,取也。 ◎稱,音秤,權衡也。
  4 . 程頤曰:山而在地下,是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見抑高舉下,損過益不及之意。以施於事,則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稱物之多寡,以均其施與,使得其平也。
  5 . 劉沅曰:山能下地,平其亢,抑其高,而不失於正,故六爻全吉。聖人以謙望人,實乃天地之德,本如此也。
  6 . 馬振彪曰:老子言,天道如張弓,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即裒多益寡之意也。管子言,鬥斛之盈滿,人概之;家施之盈滿,天概之。即稱物平施之意也。君子法天而已。
  ◎概,平鬥斛之小木杆。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1 . 初六陰柔謙遜,低處下卦艮山之下,有謙謙君子之象,以此涉難行險,可獲吉祥。 ◎謙謙,謂謙而又謙也。山在地中為謙,初六又在山之下,故謂謙而又謙。
  2 . 劉沅曰:六柔,謙德也。初卑下,謙位也。謙德而處卑位,謙而又謙,君子之事。九三在下卦之上,勞而能謙,是在上之君子,尊而光也。初六在下卦之下,謙而又謙,是在下之君子,卑而不可逾也。所以為君子之終也。
  3 . 馬其昶曰:易言利涉,取闢地圖功之義,非謙者所尚,故變其文曰用涉,即用以涉川亦吉也。
  4 . 象傳曰:謂初六謙而又謙,有君子之德者,乃因其能謙卑自制,以養其德。
  ◎牧,治也,察也,養也。 自牧,謂自我約束,自養其德之義。
  5 . 黃壽祺曰:爻辭稱君子,象傳謂自牧,乃謂謙謙君子當具厚實的道德基礎,和必要之克己精神。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1 . 六二柔順中正,謙德廣聞,能謹守正道而獲吉祥。
  2 . 程頤曰:謙德積於中,發於外,見於聲音顏色,曰鳴謙。二之貞吉,乃自有也,非勉為之。
  3 . 馬其昶曰:震驚百里,雷之鳴也,雷之鳴,自陽而達於陰。謙之為雷者,三也,二比之,上應之,皆鳴。二鳴其中之所自得,上鳴其中之不得已。
  4 . 馬振彪曰:二不自鳴,因三之善鳴,而知其謙自有人聲人聞,即不啻二之自鳴也。
  5 . 象傳曰:六二謙德廣聞,能謹守正道而獲吉祥者,乃因其中正之德,得於心而形於外也。
  6 . 胡瑗曰:中心得者,言君子所作所為皆得諸於心,然後發之於外,則無不中於道也。故此謙謙皆由中心得之,以至於聲聞流傳於人,而獲自正之吉也。
  7 . 黃壽祺曰:謙虛之美德,因純誠積於中心所致,越享有名聲,越須保持中正之內質,故爻辭強調貞則能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1 . 九三陽剛得正,尊為卦主,以一陽而應五陰,承上接下,猶如勤奮匪懈、守謙不驕之君子,朝幹夕惕,持恆以終,故獲吉祥。 ◎勞謙,謂勤勞而能謙虛也。 勞,勤奮匪懈之意,有如干三終日干幹,夕惕若之象。
  2 . 王弼曰:九三處下體之極,履得其位,上下無陽以分其民,眾陰所宗,尊莫先焉,上承下接,勞謙匪懈,是以吉也。
  3 . 劉沅曰:九三一陽而給五陰之求,故勞。剛正之德,宜在上位,而止於下,勞而能謙者也,惟君子克當之。君子任勞履謙,久而不變,所以有終。
  4 . 象傳曰:九三有如勤奮匪懈、守謙不驕之君子,故廣大之羣眾都服從他。
  5 . 馬振彪曰:九三雖勞能謙,功在天下,不矜不伐,盡力於民事,先之勞之而無倦,能有其終,所以萬民悦服於他。
  六四,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1 . 六四柔順得正,上承六五之君,則柔順奉上;下接九三勞謙之臣,則謙以待下,以其處無所不利之時,故能發揮其謙德,使上下皆得其宜也。
  ◎撝謙,發揮謙德也。 撝,音揮,發揮。
  2 . 劉沅曰:上有謙德之君,下有謙德之臣,處聖主賢臣間,無處不利,其撝謙也。撝,揮同。
  3 . 李士鉁曰:上則以四從五,有讓功於君之美;下則以陰從陽,有讓位於賢之心,以尊賢大臣,虛衷若此,大臣以下莫不讓也。
  4 . 馬其昶曰:三、四爻處天地之際也,九三天道下濟,六四則所謂地道上行者,天地交,故無不利,此其時也。居近君之地,能撝通上下之謙,而不使有所間隔,此其德也。非四之撝謙,三安能成勞於外乎?在三難於有勞而能謙,在四則難於無不利之時而能謙。
  5 . 象傳曰:六四當無所不利之時,而能發揮其謙德,使上下皆得其宜者,乃謂其能固守處謙之常道而不變。
  6 . 程頤曰:凡人施謙不可過其宜也。惟六四處近君之地,據勞臣之上,故凡所動作靡不利於施謙,如是然後中於法則,故曰不違則,謂得其宜也。
  7 . 黃壽祺曰:六四處多懼之位,乘三承五,其利在於敬慎自修、努力撝謙,以示不敢自安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謙卦


  象曰:利用侵伐,徵不服也。
  1 . 六五陰柔得中,尊居君位,然柔和謙遜,有天下而不據有之,並與其左右居高位者,均能謙以待下,若仍有驕橫不順者,則利於偕同以征伐之,使天下盡歸於謙道,此弔民伐罪之事,故無所不利。 ◎不富,易以陰虛為不富,此喻六五柔和謙遜之意。 ◎以,與也。 ◎鄰,指四、上兩爻。
  2 . 李士鉁曰:易以陰爻虛為不富。六五柔和居尊,自視澹然,有天下而不與,故不富。君不以有國為富,則臣不以有家為富,故六五之不富,並其鄰亦同之。自二至五互師,故利用侵伐以徵不服,本謙德以用兵,體大順以徵不順,故無不利。
  3 . 劉沅曰:徵者,正也。侵伐徵事,惟謙德之君宜之,以見六五之謙,非姑容也,乃盛德也。
  4 . 象傳曰:六五之利於岀征討伐者,乃以其有謙德,能弔民伐罪,征伐驕橫不順者。
  5 . 黃壽祺曰:有謙必有驕,有順必有逆。六五以謙德居尊位,對順從者自然施之以謙,但對驕逆者卻不可一味用謙姑息,而要以侵伐制服,此與大象傳「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之意正合。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徵邑國也。
  1 . 上六陰柔得位,與下有應,處卦之極,有謙極而名聲遠聞之象,故利於行師討逆,征伐不順服之封邑小國。 ◎邑國,諸侯封國,卿大夫封邑。
  2 . 朱熹曰:六五謙極有聞,人之所與,故可以行師。
  3 . 馬其昶曰:徵邑國者,但聲罪而不遽加兵,亦謙意也。故泰曰,勿用師,自邑告命。夬曰,告自邑不利即戎。
  4 . 李綱曰:謙之極,非利用行師不足以濟功;師之成,非戒用小人不足以保治。
  5 . 象傳曰:上六雖謙德廣聞,足以感化眾人,然其欲天下盡歸於謙道之志,尚未實現。而上六之可以行師討逆者,乃在征伐不順服之封邑小國。
  6 . 李光地曰:志未得者,乃未能遂其大同之心也。
  7 . 馬振彪曰:君子以德服人,然有時亦不得不用兵。侵阮徂共,一怒安民,周公東征,四國是皇,非力爭也,徵不服也。其用行師,志雖未得,所以濟謙德而妙其用,平天下之不平者,一歸於平,故五、上兩爻言征伐也。
  8 . 胡一桂曰:謙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無兇,上三爻皆利而無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純全者,謙之效如此也。  

標籤:謙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