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起名 > 起名大全

百家姓的來源之高姓姓氏起源

中國的姓氏文化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的部族分化,通過部族的圖騰區分出最早的八個不同部族,也就是上古八大姓的構成。後面經過,不斷的再分化,現已經形成了1000多箇中華姓氏了,今天的百家姓就要來看看高姓的起源。

百家姓的來源之高姓姓氏起源

  一、來源有四
  1、出自姜姓。相傳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姜為姓。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於齊國。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於高邑,稱公子高。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高傒成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孫高止在齊國遭到公孫灶、公孫躉排擠,出齊奔燕。高止9世孫高量為宋國司徒,高量10世孫高洪為東漢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發軔,繁衍不息,成為當今高姓族羣中最龐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後裔高隱、高瞻叔侄創立了漁陽高氏、遼東高氏,另一支後裔高悝創立了廣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後人高伯祥又創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當今高氏子孫多數為渤海高氏後裔。

2、以王父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裔也為高氏,也為山東高氏。齊惠公元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衞姬所生的兒子,當了10年齊國國君。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代也以高為姓。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賜姓,少數民族姓氏改人高姓。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實行改革,推行漢化政策。其中一項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複姓為漢族單姓。這一時期,鮮卑族的是婁(樓)氏改姓高氏。據《魏書》所載,鮮卑族中有樓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國時,後燕皇帝慕容雲自稱為高陽氏(傳説中的五帝之一)後裔,遂改姓高,稱高雲,其後裔有改複姓為單姓,稱高氏,是為河北高氏。清朝光緒年間到民國初年,滿族姓氏出現了大量改用漢姓的變化,有的以滿姓字頭音譯為漢姓,高佳氏就改為高氏。

北齊重臣高隆之,本姓徐氏,他的父親被姑婿高氏收養,因從其姓,叫高幹,是北魏時的白水郡守。高隆之也從跟隨其父姓改姓高。他在北齊時為朝中重要大臣。在他因故被殺後,北齊皇帝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遠承襲了陽夏王的爵位,高子遠的後代就在今河南杞縣一帶發展起來,成為當地的望族。另外,唐朝宦官高力士,是馮盎的曾孫,本姓馮,後被高延福收養,所以改高氏。

當高氏建立北齊政權後,高姓就貴為北齊的國姓,於是北齊皇帝便賜他姓為高姓以示恩寵之舉。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戰有功,被高歡賜爵西華縣都鄉男,高洋建立北齊政權後,550年(天保元年)賜他姓高。此外,元文遙在北齊時也先後得到高洋、高演皇帝的重用,因迎立高湛皇帝即位有功,566年(天統二年),後主高緯下詔特賜他姓高。他們的後代就以高為姓。

3、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朝鮮半島封建國家高麗有羽真氏後改高氏的,高居麗原為中國東北渾江流域的一個古老部族,漢朝時屬玄菟郡管轄。公元前37年,其部落首領高朱蠓在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定都稱王,建立高居麗國。高氏在高居麗國的統治維持了600多年的時間。公元3年高居麗遷都國內城(今吉林集安),427年又從國內城遷到平壤。由於高居麗的國王為高氏,所以在古代高居麗國的存在期間,高氏有着較高的政治地位。其中有一部分高氏遷到了中國內地。如高雲,其祖父高和是高居麗之支庶,自雲高陽氏之苗裔,所以以高為氏。北周時期,曾被封王為鉅野縣侯的大將軍高琳,其祖先就是高居麗人,五世祖高宗歸附北魏,被拜為第一領民酋長。高琳因戰功顯赫,他的一個兒子被別封為許昌縣公。高琳的後代就在山東鉅野和河南許昌一帶發展起來。唐朝大將高仙芝也是高居麗人,在他父親舍雞時在唐朝任軍職,他也隨父親到安西,後成為唐朝的著名軍事將領。其後代也就定居於北京市密雲縣一帶。

4、以"高"字開頭的兩個字的複姓,後有改單姓"高"為氏。譬如:高車氏、高東氏、高堂氏、高陽氏、高陵氏等。

二、歷史上高姓的分佈和遷移
  春秋戰國時期,高氏主要活動在華北地區,其中一支在戰國後期,楚國滅越後,經吳越之地,進入楚國,最終到達海南。秦漢時期高姓的足跡已經遍佈於華北、陝甘寧以及中原地區。東漢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時期,在渤海莜縣地區形成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西晉時,高姓主要向北和東北遷移。南北朝時,高姓因北齊的滅亡而被迫移民陝南和西蜀。隋唐時期,高姓主要的活動地仍在長江以北,但繼續向四川和江浙地區遷移。五代宋元時期,高姓大批移民於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區。明末清初高姓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高姓大約有8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15,排在第十五位。安徽為高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高姓總人口的15.6,佔安徽總人口的3.1。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北、陝西、河南、四川五省,這五省高姓佔高姓總人口的62;其次分佈於山西、湖北、浙江,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全國以皖豫陝冀為中心,向東北、西北、東南呈放射形的高姓分佈帶。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高姓大約有9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沒有增長,遠遠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600年中高姓人口純增加率為4,淨增加了4萬。山東為高姓第一大省,約佔總高姓人口的18.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江蘇(12.5)、浙江(12.2),這三省高姓大約佔高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山西、江西、甘肅、河北,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期間,高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和西北遷移,特別是向江浙贛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山東、江浙贛、陝晉三個高姓人口聚集地區。

三、當代高姓的人口及分佈
  當代高姓的人口已達1452萬,為全國第十五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21。從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萬激增到1450餘萬,達15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年高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安徽、江蘇三省,大約佔高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佈於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廣東,這五省又集中了31。山東居住了高姓總人口的14.6,為高姓第一大省,佔省總人口的2.3。全國形成了渤海灣、東部沿海地區高比率的高姓區域。在近600年間,高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移動流。四、歷史上的高姓郡望

2、漁陽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後置郡。以漁水之陽得名。高隱、高瞻之後。

3、廣陵郡:漢時置。此支高氏,為吳丹陽太守高瑞曾孫高悝之後。

4、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高氏,為鮮卑族高氏之後開基。

5、遼東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所建郡。高瞻之後。

小結:高姓的姓氏演化也遍及南北,分佈廣泛。在目前的高姓後裔中,最普遍的是從山東一帶遷移而來的,在中國姓氏人口中形成了龐大的一個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