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建築民居

潑水節的來歷600字介紹,潑水節的來歷600字精選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大家可以用六百字概括起來嗎?這就可以看出你是不是對這個節日真的熟悉了,如果你對潑水節不熟悉,那麼肯定不知道該怎麼動筆。下面,就先由我為大家準備幾篇範文給大家參考一下吧!

潑水節的來歷600字介紹,潑水節的來歷600字精選

  一、 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新年節日。在傣歷6月15日(清明節後10日左右)進行,歷時3—5天。節日期間,男女老幼身着盛裝,互相追逐潑水祝福,並燃放“高升”(焰火),載歌載舞,競賽龍舟。新中國成立後,潑水節期間,增加了文藝會演、電影晚會、展覽、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更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個兇惡的而且魔法無邊的魔王,對百姓欺壓擄掠,無惡不作。他搶了人間一個名叫南粽布的美麗公主為妻。

  有一年6月,傣族過年魔王也為南粽布賀年。南粽布趁魔王喝得酩酊大醉之際,瞭解到魔王的致命弱點,即用其頭髮絲可勒斷其脖頸。為給天界和人間除害,南粽布在魔王熟睡之後,按此法將其頭顱勒下。誰知魔王頭上滴下的每一滴血都變成了一團火向人間蔓延,南粽布忙把魔王的頭緊緊抱住,火被熄滅了。渾身血污的南粽布終於回到了人間,人們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污,都向她潑水。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南粽布,在每年過節時就互相潑水,用潔淨的水衝去身上的污穢,迎來吉祥的新年。這就是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源於印度,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車裏》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後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説的“元旦”並非公曆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二、潑水節是傣族的一個風俗習慣。
  傳説有一個火魔,它的身體和頭髮都很燙,火魔的洞口離一個居住着傣族人民的村子很近。一天,火魔把所有人叫到它洞口旁,從裏面挑出六位漂亮的女子做它的妻子。第二天,它又發現了一位聰明漂亮的女子,就讓這位女子做它的妻子。因為火魔今天不是把這個人燒死,就是把那個人烤死,所以那位最小的妻子問它:大王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怕?“火魔説:”我怕有人從我頭上撥下一根頭髮“。於是,她等火魔睡覺時,召集六位姐妹一齊把火魔頭上的頭髮撥下來,撥下來時,火魔疼得嗷嗷直叫,並變成了一個大火球,滾出洞門。最小的那位妻子為了不讓它滾,就把火球托起來,可那火球不燃火了,卻往下掉稀泥,這時,人們聞訊趕來,用河邊的水撒向她身上,這水代表着喜慶、除魔。

  從此,傣族便有了這個風俗。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着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裏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衞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划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等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小結:看完這些簡要概括,相信大家再概括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對於哪些不熟悉潑水節來歷的小夥伴來説,這樣有助於快速瞭解潑水節文化。如果大家想去參加這個節日,可以到雲南西雙版納去體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