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與民同樂,歷史上皇帝賞月的步驟

在我國,中秋節可以算得上是和春節元宵同一個檔次的節日了,不因為別的,就因為它那團圓吉祥的寓意,在古時候那種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分居兩地的親朋好友想要相聚一次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也就有了共同賞月,互相思念對方的傳統,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與民同樂,歷史上皇帝賞月的步驟

  一、拜祭月神
  夜幕降臨紫禁城,天清雲淡,皓月升空。披着月亮的清輝,清代皇帝率領他們的嬪妃,拜祭月神,賞月飲酒。沐浴在略帶清冷的月光中,每個人都從內心深處感到清爽,但除了皇帝之外的每個人,后妃們,太監們,宮女們,他們的心裏似乎又有些落寞:自己的親人都在宮外,在這團圓的時節,親人們一定在思念自己吧?清代皇帝祭祀月神的地方在今天的北京阜城門外。《大清會典》載:“凡夕月,每年秋分酉時祭;遇醜、辰、未、戌年祭,餘年遣大臣攝祭,玉用白璧,禮神制帛一,色白,牲用太牢,樂六奏,用光字,舞八佾”,也就是説在中國的生肖年中,凡遇牛年、龍年、羊年、狗年,都由皇帝親祭,其餘年份都派遣大臣替為祭拜。中秋之時,帝王若親往月壇祭拜,則將身穿月白色朝服,帶綠松石朝珠,腰繫龍紋金方版式白玉朝帶,大約在傍晚六七點鐘前往月壇祭月。

  乾隆帝即位第六年起,開始巡幸塞外,至乾隆六十年,共巡幸塞外四十九次,在避暑山莊度過四十八個中秋節。那麼,乾隆皇帝是如何在山莊過中秋的呢?據《清史稿》記載,清宮各種節令活動中,每個節令都有具體的典制,其中“中秋節”佔有突出的地位,到了乾隆時期節令定製就更加詳細。乾隆皇帝在山莊過中秋節要舉行月供活動。如乾隆二十八年,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院內擺月供時,有供品二十八種,其中有自來紅小月餅。祭月完後,賞宮內眾人,隨往山莊的皇后、貴妃及妃四位、嬪五位、貴人三位、常在四位、阿哥七位等,每位亦伺候自來紅月餅一盤。

  二、品嚐月餅
  祭拜之後就是品嚐內廷製作的月餅了。清代,供給北京皇宮中的月餅“從下至上直徑尺餘,重有兩斤”。清代北京中秋祭月除香燈供品外,就是團圓月餅。供月的月餅大的直徑有一尺多長,上面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清代宮廷裏的中秋節別有一番風味。清代宮中,一到八月,宮中的秋海棠、玉簪花就開了,聞着沁人的清香,盼望着美好的佳節,真是一大樂事!中秋節所帶來的口腹之慾也讓人浮想聯翩,自八月七年級日起,民間就開始賣月餅了,人們互相贈送月餅、西瓜、藕,而宮中的西苑也採收蓮藕。中秋節這晚,祭拜月神後,上至皇帝,下至宮人,自然免不了好好吃一頓。除月餅外,宮廷還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葉包起來蒸熟,然後眾人圍坐,飲酒蘸醋,品嚐肥美的蟹肉。吃完後大家喝蘇葉湯,並用蘇葉湯洗手。宴桌的周圍,擺滿了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果品,這時還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三、賞月飲酒
  中國古代對月亮的崇拜極為普遍,先秦至漢唐,人們在中秋節拜月、賞月、詠月。中秋節的月亮以及明月輝映下的清景奠定了中秋節的審美意趣。人們在中秋節期盼團圓、渴望科舉蟾宮折桂、追求愛情、祈求子嗣等為中秋節增添了世俗情懷。而傳説中的嫦娥奔月、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吳剛伐樹等神話故事,更讓中秋節包含了超越世俗之上的文化意藴。
  我們從諸多的皇帝詩文中可以看出,當年乾隆皇帝在山莊過中秋時的地點、時間以及當時的心情意境,如乾隆三十六年中秋即景中寫道:“勝地雲山真表地,中秋風月正秋分”。“雲山勝地為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每當中秋吟詩於此”。此外,還有青楓綠嶼中的月台、月色江聲、梨花伴月、雲帆月舫等這些以月為名的景點都影射着賞月的意境,還有一些詩文説明了乾隆皇帝每年在山莊過完中秋節後,農曆十六日早便啟程出發至木蘭圍場行圍打獵,因而,從另一方面也證實了清宮行圍出發的時間制度。縱觀歷史,將思想穿越時空,與皇帝一起欣賞山莊中秋夜空中的一輪明月,可以想象的出,當年盛世時期的塞外山莊是怎樣的歡歌樂舞、一派豐收景象,正像皇帝詩中描寫的一樣:“風景皇洲爭較異,綵棚瓜餅貨街頭”。

  四、宴請羣臣
  史載,乾隆皇帝是八月十三的生日,與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只隔一日,清代將皇帝的生日稱為“萬壽節”,兩個重大的節日如此相近,因此,乾隆帝在山莊諭旨曰:“八月十三上萬壽節,皇太后行宮行禮,御澹泊敬誠殿扈從王公大臣行慶賀禮,上奏皇太后於卷阿勝境侍膳,此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也就是説萬壽節後,中秋節繼續侍宴,頒賜瓜果月餅,皇宮內外一派吉祥如意、喜慶祥和的場面不變,適時宮中還會在山莊清音閣、一片雲、雲山勝地等大小戲台演出承應時令的戲目,像《丹桂飄香、霓裳獻舞》、《日月迎祥》、《羣仙慶賀》、》《廣寒法曲》等等,這些曲目大多內容是感謝皇恩、歌功頌德,為的是增添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乾隆皇帝是位孝子,每年的八月十三萬壽節到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幾天都要給皇太后請安,並侍奉和宴請其母后,還要為母后作中秋侍宴詩,特別是在駐蹕山莊期間,八月十五時節正是山莊秋色宜人、丹桂飄香的時候,每當中秋之夜,悠閒在山莊的月夜之中,欣賞着一輪明月,皇帝與羣臣們一起舉杯賞月,感受着人間天上仙境般的美景,這種情與景的交融恰好迎合了人們內心最愜意的性情,乾隆皇帝是有史以來最講究中秋活動、做詩最多的一位帝王,就乾隆帝的一生來講,關於中秋賞月的詩就多達100餘首,在這上百首的中秋賞月詩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做於避暑山莊,每次皇帝做好賞月詩後扈蹕詞臣們爭着傳看,大臣們看完後根據皇上詩句的意境再續上幾首,附在皇上中秋詩的後面,所續詩文要求用韻巧妙講究,格律對仗工整,最後將這些詩畫製成畫軸收藏起來。

  總結:這是清朝皇帝的中秋賞月流程,但也是在根本上是為了追求中秋節那種花好月圓,一家團聚的美好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