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有關中秋節的文章

有關中秋節的文章

  又到中秋
  一直在思考着這樣一個命題,在傳統和現代的角逐中,什麼樣的事物最終能得勝。或者説,什麼樣的傳統和現代性更能佔據廣大的人心陣地,贏得成為未來人們視為傳統的百世流傳的資格。這或許算不上什麼命題的思考,只是一廂情願的胡思亂想罷了,不免讓長於思索的人們為之莞爾。
  對於中秋,已經許久沒有什麼深刻印象了,不過恩賜的法定的假日倒讓我常常有機會擺脱工作的紛擾,能夠坐在家裏享受一兩天的清靜,陪一陪妻兒,讀一讀養心文字,暫得一時心靈的休整和安寧。我相信,對於很多現代的人們,大概和我一樣,中秋這樣的節日的意義似乎也僅此而已。當然,也有人們將這短暫的假日付諸於喝酒打牌、燈紅酒綠之類,以獲得一種別樣意義的休息,這也許正是現代對於傳統之挑戰的一種。
  時光如梭似箭,時代大步前進,穿梭在中秋團圓路上的人們也許依然還有很多,美好的中秋印象也許能在新一代的心中留下更為現代的深刻記憶。但這樣的記憶到底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無從猜想,只有到他們寫回憶文章的時候才可以看得到。就如同我這樣年齡的人寫自己記憶中的中秋一樣,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中秋的模樣。世間的事物也許就是這樣在一代代人的心中逐漸成長和轉換,積累和沉澱成任後人解讀的歷史。
  轉眼又是一年中秋到來,儘管不斷豐富的生活與增長的年齡使人增添了一些故作思考的情狀。但想起中秋,依然會浮現出一些美好的印象。畢竟,傳統與記憶之間有着難以割斷的關係,否則就無所謂傳統。總是記得,在陰曆八月的鄉村,天空總是格外高遠晴朗,秋風拂面的感覺令人心情暢快,田野的莊稼漸次開始收入家家户户的倉裏和缸裏,曬場上花生、黃豆之類的收穫物也已經幹了水分,村頭桔樹上也綴滿泛紅的桔子,豐收安詳的氣息瀰漫寂靜的鄉村。
  中秋這一天,村裏的人們總是早早地起牀,趕往臨近的圩鎮,買回一些月餅和柚子,或者到自家的樹上摘下一些早熟的桔子,預備着晚上的祭月之用。婦女們則是在家裏忙活着殺了一兩隻雞鴨,在村裏的井沿邊一邊説笑,一邊細細地拔盡殘留的羽毛,洗靜內臟,以備一頓豐盛的晚餐。除了做這些事情,其餘時間照例是在田間地頭忙碌,在園子裏施肥澆水,只是會比平時稍微早一點回家,在灶房裏忙活一陣,然後在炊煙還未散盡的暮靄中圍坐一起,吃罷晚飯。
  等到圓圓的月兒升起之時,就是孩子們真正體驗節日快樂的時候。一陣接着一陣的爆竹聲響過,家家門前紅燭高照,滿桌滿凳的月餅、柚子在月光下散發着幽香。孩子們趁着月光在村巷間打鬧嬉戲,追逐玩耍,倘是遇到週末,第二天無需上學,這樣的喧鬧可以持續到月兒西沉,月餅和柚子之類無疑會成為最好的夜宵。這樣的時候,我經常坐在門前聽老人們聊天,間或用手指着月亮問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大人們總是説,千萬不要用手指着月亮,否則要爛耳朵的。我雖然不信,但也不敢當面做這樣對月亮不敬的姿勢,有時偷偷跑到無人的小巷,悄悄的用手指着月亮自説自話,但是從來沒有爛過耳朵。
  長大以後我常想,中秋無非是人們對於遙遠的月亮的一種景仰,以致於用威嚇的辦法教幼稚的孩童對它產生敬畏。因為它圓的美麗,圓的純粹,人們便將美好的願望賦予它,於是在千百年的流傳中就成了一種節日,成了一種良好的傳統。現在的物質豐富時代,可供人們寄託和追求的事物不斷增多,遙望圓月的思念情懷越來越少,月亮或許會在人們的心中漸漸失去原來的位置罷。儘管如此,我又想,圓月的皎潔美好也許並非其他事物可以代替,當財物、功名、利益、短促的快樂之類的東西並不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時,中秋這樣的傳統也將長久在人間傳續。



  中秋的記憶
  這幾天心裏頗為不寧,老天也像和我作對一樣,灰濛濛的不露一絲藍天的縫隙。雖然中秋節在即,卻始終不見新月的影子,不免又想起故鄉的中秋來。
  記憶中故鄉的中秋,天空總是藍得乾乾淨淨,絲絲縷縷的白雲輕輕繚繞,風擺楊柳,鳥兒翻飛。收穫過的大地,絲毫沒有空曠沉寂的跡象,人們在地裏忙着蜕玉米茬子、澆地、施肥。年輕人拉着漚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歡歌笑語。生產隊的打麥場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攤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陽下泛着金光。三五成羣的光屁股孩子一頭扎進場邊的小河,濺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遠,水鴨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來,蹲在橋沿上曬太陽,嘴脣子凍得紫茄子一般。
  小時候沒有電,晚上到處漆黑一片,孩子們就盼望着有月亮的日子。每當新月來臨,那便是孩子們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過晚飯,呼朋喚伴走出家門,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指星星過魚兒,玩抬閣、背閣、鬥拐……大家玩得樂此不彼,總是被大人們幾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戀戀不捨的回家睡覺。
  故鄉比較偏僻,那時候人們沒有文化,天文知識懂得很少,對於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關係。記得有一年中秋節晚上,拜罷月亮,我和一羣小夥伴正在皎潔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間感覺月色暗了下來,抬頭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卻少了小半邊,不知誰喊了一聲“天狗吃月亮了——”聽到喊聲,全村人出動了,從家裏跑出來,拿着盆盆罐罐,鏟子、勺子,叮叮噹噹地敲着喊着,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着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驚天動地的聲音,也許真的把“天狗”震懾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個月亮,又一點點地吐出來了!我們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掛在天空,才心有餘悸地跟着大人收兵回營。
  那個時代很貧窮,但過中秋節很隆重。中秋節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頓豐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圍裙,添旺灶火,把大塊南瓜、土豆、豆莢粉條下到鍋裏,一會功夫,各種菜餚沸騰起來,濃郁的菜香隨着縷縷炊煙飄出小院,令過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猛抽上幾鼻子:“大嫂,做的好飯吧?好香啊!”大燴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場邊拽籃麥秸,用磚擺個火爐,支上個鐵鏊子,烙一沓油餅,再炒些雞蛋。一家人回來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餅卷雞蛋,邊吃邊往街上走,大柳樹下找個石台蹲下,張三李四、麻五趙六圍成一圈,邊吃邊噴套兒,那過節的喜悦和淳樸的鄉情,是當今的人們所體會不到的。
  因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們蒸糖餅的時間。她們把發好的白麪揉成麪糰,擀成片,把紅糖一層層夾在中間,擰成個麻花邊,中間用小碗扣成一個個圓圓的圖形,再用蓖麻刷在每個圓的中間按成許多小花,然後勻閃閃的撒上一層籽麻,把糖餅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籠蒸。蒸好的月餅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無論孩子們口水滴流多長,母親們是不讓孩子動一動的。因為月亮是聖潔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們盼望着,盼望着,天終於漸漸黑了下來,月亮露出銅盤似的大臉,月中玉兔隱約可見,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餅、買來的月餅,還有樹上摘的石榴、蘋果、梨,整齊地擺放在大條板裏,放在月亮能看得見的地方,放上一把響亮的百頭小炮,孩子們昂着頭,仔細揪着月亮,似乎看見玉兔的嘴還在蠕動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親戚用的禮品——十六上午孩子們都去姥姥家換糖餅、送月餅,當然,姑姑家也來我們家換糖餅送月餅,這一來一去,濃濃的親情就融匯於月餅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給孩子們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後所剩無幾,母親便把剩下的月餅,你半塊我半塊地分給我們兄妹。我們捨不得吃,拿着月餅用牙齒一點點刮,一點點地嚼,月餅裏邊的紅綠絲,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讓我們大飽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塊藏起來,不讓哥哥看見,第二天再慢慢吃。
  我國中畢業那年回村參加勞動,那時正處在生產隊大集體政治掛帥的熱潮中,白天干一天農活,農忙季節,只要有月色就義務加班,用架子車往地裏拉糞,澆地,拉犁,全然不覺累。記得那年八月十六晚上,玉兔東昇,金風送爽,我們二十多名青壯勞力,去地裏加班拉犁。老隊長讓狗子喊着號子,大家一起“拉喲、拉喲”的助威,氣氛熱烈而奔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忘記了疲勞,好大一塊地,功夫不大就拉完了。回家的路上,大小夥子、年輕媳婦,打情罵俏的,説説笑笑的亂作一團,把靜謐的夜空鬧得沸沸揚揚。
  回到村口,老隊長讓大家到路邊的粉坊歇歇腳,嚐嚐今年秋天生產隊漏的第一鍋皮渣。這出其不意的喜訊,使大家格外驚喜。粉坊裏幾位粉匠,早把大盆的皮渣整齊地擺放在架板上,等待大家回來。見大家進來,粉匠用瓜刀把皮渣一塊塊割下來,盛到碗裏,大家不謙讓,不拘束,一你碗,我一碗,大快朵頤,痛快之極。老隊長看着大家,飽經風霜的臉上泛起微笑:“受了苦,大碗捂。慢慢兒吃,別噎着啊!”
  回到家就很晚了,我推開虛掩的家門,窗户裏昏暗的燈光下映出母親防線的剪影,烤紅薯的噴香從窗花縫裏湧出,我知道,母親考好了紅薯,在等待着我加班回來呢……
  我走出故鄉四十多年了,生活也富得流油了,再好的飯菜也吃不出滋味了,住在高樓林立如同天井的的城市,看月落月升也成奢侈品了。每當中秋,怎不懷念兒時的歡樂,懷念青春時代的狂熱,懷念牽腸掛肚的親情和難以割捨的鄉情?

  灕江中秋
  是巧遇也是追尋,2009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在美麗的灕江相約而至。中秋節那天,和朋友從北海返回南寧短暫停留後,驅車到了桂林沿灕江住下。下午時分,相約到灕江河畔散步,此時的桂林正值桂花飄香的時節,又恰逢祖國60華誕,在城市中間依山而行、悠然流淌的灕江猶如一位少女,那樣清新、秀美,青山、綠水、漁船……讓人流連忘返。漫步於象牙山景區,不時有幽微的桂花香撲入鼻歙,此時此景,拋開繁瑣事務的干擾,遠離熟悉面孔的喧囂,充分感受異鄉濃郁的節日氣氛,享受一番與恬靜自然親近之美,心情自然愜意。
  微風拂過水麪,泛起陣陣漣漪,不禁有了想和灕江水親密接觸的衝動,於是便在象鼻山對面的碼頭選了位六旬老伯的7人座竹筏,坐在筏頭,第一件事就是急忙脱掉鞋子,將雙腳浸入灕江水中,輕輕感受灕江的温柔與隨和。親撫清涼的灕江水,一切煩擾便會釋然,隨之而來的平靜、豁達,心裏得到了一種愜意的慰藉。近20分鐘的逆流而上,侃侃交談中,老伯向我們介紹了在灕江擺渡的行規和他一生與江為伴的趣事,還向我們介紹了桂林的中秋習俗和今年的看點,不知不覺中就劃到了中央的一片擱淺灘。老人停好竹筏後,向我們説這裏是觀景的最佳憩息點,建議我們下船拍照留念,他便在船頭悠然地抽起了旱煙袋。捲起褲腳丫,我們攙扶着走下了船頭,小心走向河中,腳下踩到光滑而又不太整齊的鵝卵石,就像做了一次全身保健按摩,腳底一陣略帶痠疼的酥軟感覺頓時傳遍全身,越是走動,感觸越是明顯。稍適應後,看着寬闊平靜的江面,我們突發了童趣,彎腰撿起河底石塊玩起了小時侯的“打水漂”比賽,彼此的笑聲和吶喊聲,隨即伴着石塊的一次比一次滑得更遠而清脆和明朗起來……。
  青山碧水,秋風徐來。待我們回到江畔,灕江邊已經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有的正驅車探路尋找美食賞月的棲息點,有的一家人坐在江邊選擇開闊點搭起篝火準備自助晚餐,有的則選擇到船上晚餐在江中賞月……。受其感染,我們也隨性在岸邊選了一家叫“江外魚”的農家樂,點了盤鮎魚火鍋和河蝦及中秋餅盒,和拂着晚風邊品嚐邊等明月升起。一瓶美酒的光景,明月悄無聲息中爬上了象鼻山頂,此時的灕江之濱,月色皎潔,銀輝交映,更加流光溢彩,嫵媚動人。旁邊的象鼻山正像一隻站在灕江裏悠閒地吸着灕江水的大象。“水月洞”在象鼻和象腿之間渾然天成、兩面貫穿。河水盪漾其中,遠遠看去,就像一輪明月浮在水上。形成了“每當月朗清風,水平如鏡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輪皎月浮江,江中二圓月並浮”的象山水月“三月同歸”之奇景。一盞盞寄託相思和祝福的孔明燈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冉冉的升上了天空,飛向那遙遠的天際與那滿天的繁星交相輝映,形成了“水底有明月,夜空霓虹舞;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絕妙意境。
  晴朗寧靜的中秋之夜,身處異鄉的灕江之畔,歡笑在濃郁的節日氣氛久久不停息,思念隨着孔明燈的升起而伸向遠方……



  “殘月”中秋,思鄉愁。
  月哭秋
  淡漠愁
  飛塵哀葉揪
  獨思憂
  淚漬流
  星辰壓心頭
  望空月夜
  愁更愁

  今日失眠,只為月圓。它圓了,心卻"殘缺",只是偶爾有時也會在傳統中順理成章地張羅着意思下。在這樣的夜晚,和家人一起坐在庭院觀看明月大致是一件閒情雅緻之事。只是,獨自品嚐這份蕭瑟卻也是更多異別他鄉闖蕩江湖的一番灼隱之痛。
  離家時,千言萬語的叮囑是抵擋不了衝動的,畢竟年幼。當年月圓之夜總會有爸爸悄悄遞上的月餅,要知道這是他們不捨得吃一塊的月餅在此時“它們”——這圓圓的月餅卻寄託着父親所有愛與希望。月圓了,因愛而圓。
  不顧一切尋求的夢被年幼碰得支離破碎,就象那在狂風颼颼中"殘敗"的月影。愛告訴一切,失敗並不意味着遍體鱗傷更多的是喜悦的收穫,千古名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正是證明了這一切嗎?
  那時,正是情竇初開之時,也是這個秋,這個月夜。生活就象遊戲的砝碼奪取了生命中最燦爛寶貴的金錢,只是在誘惑與欺騙中卻始終不敢相信此時發生的戲劇是自己演繹。但,事實證明了一切,是淚水與荒唐交織着這皎潔的月光來了一場名副其實地命運交響曲。月冷了,在陰暗的夜晚。獨望空月,反覆咀嚼着徐志摩的《半夜深巷琵琶》卻發現自己早已黯然淚下。
  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深夜裏的琵琶!
  是誰的悲思,
  是誰的手指,
  象一陣悽風,象一陣慘雨,象一陣落花,
  在這夜深深時,
  在這睡昏昏時,
  挑動着緊促的絃索,亂彈着宮商角微,
  和着這深夜,荒街,
  柳梢頭有殘月掛,
  啊,半輪的殘月,象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頭戴一頂開花帽,
  身上帶着鐵鏈條,
  在光陰的道上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
  完了,他説,吹糊你的燈,
  她在墳墓的那一邊等,
  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
  愛凝聚着希望與夢想,在親情、友情與愛情中歷練。它是神聖的卻又是偉大的,就象這聖潔的月光女神,永遠象徵着一段不老的傳説。
  如果淒冷月夜能洗滌沉痛的心碎,那不妨在中秋讓愛的力量救活一個生命。但,他的確走了,走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吃上一塊月餅。也許,他吃過了,那是曾經孩子剩下的殘渣。那不是中秋,是"殘月",一個罪惡的夜。
  拾起喜悦,漣漪着海的呼喊。在地平線的黃昏,是否能捲起愛的狂潮?……
  桂花香,獨思方,一段惆悵惆悵。
  月圓鄉,家燈煌,兩端思鄉思鄉。
  ……

  月到中秋
  秋夜的月冷峻而孤寂,淡淡的月色,透過密集的樹葉縫隙,灑下斑駁的光點。那光點隨着搖曳的樹枝,展現出各式圖案,月影婆娑,忽明忽暗。遙望蒼穹,藍色的天幕上散落着寒星點點。月遊弋於靈動的雲層之間,忽隱忽現。瞬息萬變的雲,呈現出變幻莫測的圖景。真個是:“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的確是一個美麗而宜人的季節,天高雲淡,風清氣爽。秋天的夜,明澈如水,寧靜而恬淡。秋天的夜也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夜晚,秋夜的美,美在月色。秋夜的月色分外皎潔,圓月當空,那如練的月光,如水銀瀉地般的灑向無垠大地。月色朦朧,影影綽綽,人沐浴着這薄霧輕紗,如幻如夢的月色,猶如沉浸在醇香美酒的微醺之中,那似真似幻,若隱若現的感覺,的確是一種享受。
  月有陰晴圓缺,眼下又逢月圓時節,仰望天心一輪浩月,人融化這在淡淡的月色之中,心曠神怡,真的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撩撥着人的遐想,也寄託着人間相思。這就難怪古人會有“夢中無歲月,月下思故親。”的感歎了。月到中秋,似乎格外明亮,中秋這個中國人心目中僅次於春節的團圓節日,從古到今,演繹着多少美麗的傳説。從嫦娥奔月到吳剛伐桂,寄喻的都是一種離愁別緒,一段人間真情。一輪滿月,團團圓圓,最能勾起懷念親友,思念團聚的一縷情絲。無論是身處天涯,還是漂泊海外。此時此刻那種“月是故鄉明”的情致,恐怕都會自然流露。身處異鄉,在秋涼如水的夜色中,仰望一輪孤月,生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寂聊,也在情理之中。
  人間的親情,是永遠無法割裂的,它凝聚着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藉助現代交通的便捷,千里江陵一日還已經不再是文人詩詞中的誇張,咫尺天涯的遺憾也將成為永遠的歷史。中秋應該有時間共享天倫之樂,安安心心的吃一頓團圓飯了。當然有條件,又有情致的,還可以去賞他鄉的一輪明月。明月關山長相望,天下何處不中秋。雖異域卻同天,普天之下,我想,那親情友情總歸是一致的。天下的月也一樣的圓,一樣的亮,一樣的燭照着有情之人。可見無論回家還是出遊,其實都是團聚的一種形式,都在表達延綿千年的人間真情。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了,那銀蟾光滿,風清露冷的月夜似在眼前;那母慈子孝,團桌共聚的融樂場景,似乎已經呈現。但願今年中秋有個好天氣,讓所有期盼團圓的人都能如願以償。然而,我們的國家幅源遼闊,“圓泊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兼雨和風。”即使是碧空如洗,那一時烏雲閉月的境況,也隨時可能發生。明月普照,畢竟只是一種嚮往,決不能把期望值提得過高。
  中秋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優美神話,一千年一萬年凝聚着團圓的願望。中秋是一縷縷剪不斷的眷念,生生世世一脈相傳;中秋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展現了一種嚮往祥和,嚮往安寧的獨特民族魅力。那就不管它是稀星朗月,還是風雨交加,都讓我們在中秋的氛圍中去細細地品味人間真情的微妙,感受生活樂趣的奧祕。讓所有的艱辛與疲勞都融化在這祥和的中秋團聚之中,然後帶着全身心的愉悦,踏上明天的旅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值此團圓節日,願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中秋快樂。



  中秋即興

  嫦娥奔月
  仙娟駕上九重天,獨創中華史五千。
  桂樹若非牽皓魄,嫦娥爭可繞星躔。
  揭開美妙姬嬋影,譜就神奇膽劍篇。
  來借蟾宮為驛館,諸多火箭會飛船。

  中秋樂
  八月神州彩霞箋,中秋喜慶聚歡賢。
  金風送爽豐收果,五穀留香景象妍。
  水笑山歌家居旺,民強國富玉管絃。
  尖端科技換新貌,盛宇共宣皓滿天。

  滿庭芳 中秋心境
  疏影梧桐,殘荷情美,夜深銀月清新。雁翔聲去,天籟亦歸真。字畫清閨冷久,今奮筆、綾卷繽紛。輕搖竹,婆娑姿細,秋夜共天倫。
  冰輪,高宇照,星河映彩,楚夢純真。酒醇寄豪情,天道酬勤。輕蕩羅衣醉舞,皓魄滿、吉日良辰。心頭悦,功名塵土,只作護花人。

有關中秋節的文章
標籤:中秋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