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草原上最大的活動!那達慕主要運動有哪些

在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之中,有這麼一個節日,叫做那達慕大會,這是一場屬於草原民族的狂歡盛宴,是草原上最大的運動會,而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下,這個那達慕大會上,究竟有哪些運動項目。

草原上最大的活動!那達慕主要運動有哪些

  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偶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駝皮製作,皮坎肩上有鑲包,亦稱泡釘,以銅或銀製作,便於對方抓緊。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凝重華貴的威嚴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褲用十五、六尺長的白綢子或各色綢料做成,寬大多褶,褲套前面雙膝部位繡有別致的圖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圖形,底色鮮豔,圖呈五彩。其足蹬馬靴,腰纏一寬皮帶或綢腰帶,着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綴有各色彩條--“江嘎”,這是摔跤手在比賽時獲獎的標誌。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點:按蒙古族傳統習俗,摔跤運動員不受地區、體重的限制,採用淘汰制,一跤定勝負。參加比賽的摔跤手人數必須是2的某次乘方數,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賽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長者對參賽運動員進行編排和配對,蒙古長調“摔跤手歌”唱過3遍之後,摔跤手揮舞雙臂、跳着鷹舞入場,向台行禮,順時針旋轉一圈,然後由裁判員發令,比賽雙方握手致意後比賽開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基本技巧演變出一百多個動作。可互捉對方肩膀,也可互相摟腰,還可以鑽入對方的腋下進攻,可抓摔跤衣、腰帶、褲帶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點是不許抱腿。其規則還有不準打臉;不準突然從後背把人拉倒,觸及眼睛和耳朵;不許拉頭髮、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錄》雲:“布褲者,專諸角力,勝敗以仆地為定”。摔跤選手膝蓋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為負。

賽馬
  蒙古高原盛產着名的蒙古馬,能跑善戰,耐力極強。自古以來,蒙古人對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馬感到自豪。馴練烈馬,精騎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絕技,通常把是否善於馴馬、賽馬、射箭、摔跤作為鑑別一個優秀牧民的標準。
  賽馬為蒙古族男兒三技之一。參加者有時全是少年,有時不分年齡,具有廣泛的羣眾性。賽馬項目包括:1、快馬賽,主要比馬的速度,一般為直線賽跑,賽程一般為20、30、40公里,先達終點為勝;2、走馬賽,主要是比賽馬步伐的穩健與輕快;3、顛馬賽,是蒙古族特有的馬上競技表演項目。
  蒙古族賽馬是蒙古族傳統體育娛樂活動之一。舊稱賽馬、射箭、摔跤為男子三項競技。蒙古賽馬比賽今多在那達慕大會時舉行。屆時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遠近百里以至幾百裏的牧民驅車乘馬趕來聚會,參加賽馬活動。賽馬場上,彩旗飄飄,鼓角長嗚,熱鬧非凡。
  蒙古族賽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參加。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一起上陣,直線賽跑,其距離40、60、80、華里不等。為了減少馬的負荷量,不論老少,大都不備馬鞍,不穿靴襪,只着華麗綵衣,配上長長綵帶,襟飄帶舞,顯得格外英武。

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項”的項目之一,也是那達慕最早的那達慕盛會射箭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羣。沒有牲畜的貧苦牧民則仍依賴弓箭捕殺動物維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賽分近射、騎射、遠射三種,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近射時,射手立地,待裁判發令後,放箭射向箭靶,優者為勝;騎射時,射手騎馬上,在馬跑動中發箭,優者為勝。比賽不分男女老少,凡參加者都自備馬匹和弓箭,弓箭的樣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長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即每人每輪只許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總結:那達慕大會不愧為我國北方少數民族最盛大,最重要的運動會,而且非常的具有民族特色,是值得大力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