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特色民族之一,這個節日人們會祭祀祖先,會開始緬懷已經逝去的祖先,很多海內外忙碌的人,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進行祭祀。那麼關於清明節有哪些的風俗習慣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習俗二: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習俗三: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習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習俗五: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習俗九: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裏,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術法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着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習俗十: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小結:清明節時候是在春節,這個時候春雨會比較的多,種植的樹苗成活率也非常的高,很多人會在清明的時候種植樹木。清明節除了已有的傳統祭祖,還有射柳、踏青、放風箏之類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