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康熙為什麼廢太子,康熙廢除太子為哪般?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那麼,康熙皇帝在晚年為什麼要把冊立的太子廢掉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下面,小編將帶大家去看看這一歷史懸案的箇中緣由。

康熙為什麼廢太子,康熙廢除太子為哪般?


  康熙帝玄燁(1661年——1722年),8歲登極,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帝是勤於國事、開啟“康乾盛世”的了不起的皇帝。他割除舊制,施行新政,平定三藩,統一台灣,掃清漠北,穩定西藏,修治黃河,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社會政策,鞏固與發展清朝統治,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他的功業和治術受到當世以及後代史家的推崇。但是,就是康熙帝這樣的一代“聖主”,也照樣有解決不了的難心事,就拿皇位繼承來説,太子是立了廢、廢了立,兩立兩廢,始終沒有得到自己希望的圓滿結果。

康熙帝有35個兒子,其中排序的有24位。康熙帝在22歲時就立胤礽為皇太子,他為什麼在自己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急着確定皇儲呢?一是吸取滿洲歷史教訓。康熙帝的曾祖父努爾哈赤、祖父皇太極臨死之前都沒有公開確定皇位繼承人,努爾哈赤死後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極死後由實力較強的諸王、大臣議立新君。由此引起爭奪大位的事件,幾乎兵戎相見,使政權頻於分裂的危險。二是皇權旗權矛盾。康熙帝立皇太子,為的是強化皇權,削弱旗勸。還有一個特殊原因,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出身顯赫,12歲嫁給康熙帝,兩人恩愛,但不幸生育胤礽時因難產而死,年僅22歲。康熙帝與這位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母因子死,子以母貴,康熙帝對這位嫡長子格外關愛,決定改變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皇位繼承製度,實行皇位嫡長繼承製,正式立年方兩歲的胤礽為太子。

胤礽冊立後,康熙帝特別關心皇太子的成長,比對眾皇子的教育傾注了更多的心血,親自授課,派師傅專門培養,經常帶他外出旅行,讓他參與許多政務,同時也讓他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一心要把他培養成理想的君主。這樣,胤礽的周圍便集結了一批官吏,形成了太子黨,希望胤礽即位後能獲得最大利益。康熙帝正當壯年,太子黨的出現必然引起他的反感。再説胤礽兩歲就當太子,是在眾星捧月的環境中長大的,他雖然勤學上進,能文能武,可是缺乏對苦難的歷練,因而驕奢淫逸,貪得無厭,剛愎自用,暴戾不仁。他的手下如索額圖給太子制定的一套制度與皇帝非常接近,使胤礽的權勢欲越來越強烈。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説:古今天下,哪有像我這樣當了三十多年太子的?急於搶班奪權溢於言表。父皇有病,竟沒有良言寬慰;幼弟病重,也是無動於衷。特別是康熙帝在一次返京途中,發現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帳篷,從縫隙向裏窺視,便立即懷疑皇太子可能要“弒逆”。這件事也刺激了康熙帝下決心立即廢掉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權衡利弊,廢掉了當了三十三年太子的胤礽,並下令將其囚禁。

胤礽被廢,皇太子位空缺,諸位皇子立即為爭奪儲位而積極活動。在諸皇子中,謀取太子之位最積極的要數皇長子胤禔了,但康熙帝素來不喜歡這個只會逞武力的兒子,在廢太子的詔書裏明確表示他沒有立胤禔的意思。胤禔很是沮喪,便轉而支持他認為很有希望的皇八子胤禩。胤禩頗有城府,早就私下與大臣交往並博得了“賢明”的名聲,奪儲的呼聲也很高。胤禔欲討好胤禩,便向康熙帝推薦胤禩為太子。他説,有個叫張明德的相面先生,曾給胤禩相面,説他日後必定大貴;又説若父皇要殺了胤礽不忍下手可有他執行。康熙帝哪裏有殺掉胤礽的想法,又見胤禔如此積極地參與奪位鬥爭,使其不滿和憤怒達到了極點,大罵胤禔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兄弟之情,純粹是個天理不容的亂臣賊子。此時,皇三子胤祉又揭發胤禔曾使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其母惠妃也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殺親生兒子,令革其王爵,終身囚禁。朝中大臣齊保胤禩為太子時,便已使康熙帝懷疑胤禩為謀帝位在朝中結幫拉派,收買人心,陰謀奪帝,因而在心中也早已將他排除在外。命將張明德凌遲處死,將胤禩鎖拿交議政王大臣處理。

儲位空缺,諸子紛爭愈演愈烈,使康熙帝認識到有必要把這個缺位補上,以堵塞諸子爭儲之路。可是,康熙帝當時還沒有合適人選。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帝只好重新考慮胤礽。為了培養胤礽,康熙帝可謂費盡苦心,廢皇太子使康熙帝悲憤疊加,痛惜不已,現在也認為當時廢掉太子未免倉促,胤礽畢竟已經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父子之間知之甚深。尤其當初他懷疑胤礽企圖謀殺他,皇太子申訴説:“皇父若説我別樣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弒逆的事,我實無此心。”康熙帝聽了,不但未斥責皇太子,反而認為説得對。康熙帝憶起當年皇太子隨行身邊、朝夕相處的情景,總是倍感傷懷。於是,在廢掉皇太子僅兩個月之後,便放了胤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距離廢皇太子僅半年,康熙帝一方面覺得胤礽有了悔改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想斷了諸子爭立的念頭,於是再下詔將胤礽重立為太子。

可是,胤礽的復立並沒有平息諸子之爭,也沒有消除太子與父皇之間的矛盾。胤礽復位後,照舊收集黨羽,招兵買馬,糾合了一批親信大臣,如步兵頭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等;他仍舊不聽父皇教誨,甚至大擺太子派頭,一切儀制服用全與皇帝相較;他貪財好色的脾性也絲毫未變,稍有不滿,便責打誣告地方官員。最不能容忍的是,他竟策劃逼父讓位,這讓康熙帝怒不可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康熙帝再一次下詔,宣諭重新廢黜胤礽的理由,廢掉了他的皇太子之位,將其永遠禁錮在鹹安宮裏。康熙帝下令逮捕了太子黨人,將託合齊焚屍揚灰,將耿額、齊世武等人鎖拿審問。康熙帝明確宣佈,因為沒有合適的太子人選,勉強立了反而會引起爭鬥,所以不再立太子。

此後,康熙帝不再允許朝臣們議論立儲之事,始終對此擱置不提。仔細想來,遍讀史書的一代聖主康熙帝心中十分清楚殘酷的皇位之爭,但是怎樣最大程度的避免或減少骨肉相殘的歷史慘劇,康熙帝也未能尋找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康熙帝晚年因其諸子皇位繼承糾葛,心境悲苦,大傷元氣,鬱結成疾,病情日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終於抱憾而死。

你可能也喜歡
  曹操為什麼不殺劉備
  漢武帝為什麼疏遠衞青
  秦始皇為什麼不滅衞國
  唐太宗為什麼沒殺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