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精美絕倫的侗族服飾有哪些特色?

人們對於服飾的要求,隨着時代的變化,服飾文化也是隨着而進行變化的。從遠古時期的禦寒,到現今的追求時尚追求快消文化,這些都是時代的改變。那麼關於侗族的服飾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精美絕倫的侗族服飾有哪些特色?

歷史
  侗族的服飾文化早在古時就有記載。唐朝李延壽編撰的《北史·僚傳》上有“僚人能為細布,色致鮮淨”的記載,反映了當時侗族先民的紡織技術和染色技藝。到宋朝有關侗族服飾的記載逐漸增多。《老學庵筆記》卷四説:在辰、沅、靖等州,有仡伶,“男未妻者,以金雞羽插髻”。“女以海螺數珠為飾”。《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説:苗童(侗)之未妻者“羅漢”,“皆髻插雞羽”。《黎平府志》載洪飴孫詩説:“高樓翠壓千重樹,雉尾餌環拜回互”,逢年之正月,“月也航年”時,男子頭插雞尾,穿着古裝,吹着蘆笙,威威武武。

明朝弘治《貴州圖經新志》説:黎平府屬“男子科頭跣足,或趿木履”,“婦女之衣,長褲短裙,裙作百褶裙,後加布一幅,刺繡雜文如綬,胸前又加繡布一方,用銀錢貫次為飾,頭髻加木梳於後”,“好戴金銀耳環,多至三五對,以線結於耳根。繡花紳如錦,鈄縫一尖於上為蓋頭,腳趿無跟草鞋”。

清朝文獻也有類似記載。還説:“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羅漢首插雉羽,椎髻裹木梳,着半邊花袖衫,有褲無裙,衫最短,褲最長。女子挽偏髻,插長簪,花衫、耳環、手鐲與男子同,有裙無褲,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銀鑷綴之,男女各徒跣”。至近百年,隨着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各民族的交往增多,特別是清朝“改土歸流”的實施,侗族北部方言區的漢化程度十分顯着,南部方言區的服飾亦有所變化,唯南部山區的黎平、榕江、從江等地變化不大,仍保持着傳統的特色。這是侗族的繡花上衣,它是將花紋繡在繡片上,然後根據需要把繡片剪成大小不等的塊縫在衣服上,拼成整件衣服的圖案。

傳説中黔東南地區侗族服飾有四大款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侗族經過了漫長而艱辛的遷徙才形成今天的分佈區域,形成了不同款式的侗族服飾。侗族的服飾,若以居住的地域劃分,可大致分南北兩種類型,各具特色。北部地區天柱,錦屏等地,由於水陸交通較為便利,生產水平較高,文化水平較發達。因此,男子服飾的演變與漢族服飾基本相似。唯婦女的服飾除縣城地區外,仍保持着傳統的特色。

南部侗族地區的服飾則迥然不同。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因而至今仍保持着較為古老的裙裝。南侗善繡,服飾極為精美,女子穿無領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鑲有精細的馬尾繡片。圖案以龍鳳為主,間以水雲紋、花草紋,下着百褶裙,腳蹬翹頭花鞋。髻上飾環簪、銀釵、頭戴盤龍舞鳳的銀冠,並佩戴多層銀項圈和耳墜、手鐲、腰繫腰帶,銀腰萎,青布包頭,下着寬大長褲,穿草鞋或赤腳。盛裝時穿古老的牯髒衣、百鳥衣、銀朝衣、月亮衣等等。

小結:侗族在唐朝時期的時候就開始注重身體的服飾,對於服飾的布料已經服飾的樣式有着一些要求。之後在清朝時期的時候,就有女生穿着有褲子半邊花的裙子,然後會有一些長簪子,會有一些銀錢的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