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揭祕撒拉族屬於什麼民族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有着十三億多的人口,並且是一個有着眾多民族的一個國家,有着五十六個民族,撒拉族便是這其中一個,你對撒拉族瞭解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揭祕撒拉族屬於什麼民族

撒拉族民族歷史
  元代後期,世居中亞土庫曼斯坦,撒拉爾部落的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不堪忍受部落貴族的毀謗、排擠、傾軋,率領族人長途跋涉,輾轉遷徙到青海循化定居下來。今循化街子地區保留着為尕勒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稱“駱駝泉”,是撒拉族祖先遠途遷徙而來的紀念。元時,撒拉族先民的首領已被中央王朝封為“世襲達魯花赤”、“世襲百户”和“副千户”,成為本民族的統治者。明朝沿襲之,清朝時“爾最”(世襲總掌教)制和“哈爾”(長老、頭人)、土司等構成撒拉族內部新的統治者。明朝時,撒拉族為河州“招茶中馬十九族之一”。每年納馬易茶。明初制定“金牌信符”制度,撒拉族領有金牌一面,每年納馬大約360匹。嘉靖時領獲金牌兩面,納馬倍之。清雍正時終止。

撒拉族民族起源
  文字,歷代王朝的典籍中也缺乏對撒拉族早期歷史的記載。所以,關於撒拉族來源的資料主要依靠流傳在本民族的口頭傳説。據民間傳説,突厥烏古斯部撒拉爾的後裔。傳説撒拉爾即烏古斯汗之孫,塔黑汗之長子。“撒拉爾”意為“到處揮動劍和錘矛者”。原住唐代中國境內,後西遷中亞。族始祖尕勒莽、阿合莽兄弟兩人原居住在撒馬爾罕地方,他倆在教門中很有威望,因而遭到當地統治者——國王的忌恨和壓迫。於是他倆帶領同族18人,牽了一峯白駱駝,駝着故鄉的水、土和一部《古蘭經》向東方尋找新的樂土。一行人經天山北路進嘉峪關,旋經肅州、甘州、寧夏、秦州(天水)、伏羌(甘谷)、臨羌等地輾轉來到今夏河縣甘家灘。後來,又有40個同情者跟來。追隨他們經天山南路進入青海,沿青海湖南岸到達圓珠溝(貴德縣境內),有12人留了下來,其餘28人在甘家灘與尕勒莽等相遇,便同行進入循化境內。經夕廠溝,越孟達山,攀上烏士斯山。這時天色已晚,蒼茫中走失了駱駝,便點起火把在山坡尋找,後人就把這山坡叫“奧特貝那赫”(即火坡)。當他們到了街子東面的沙子坡時,天正破曉,後人又稱沙子坡為“唐古提”(即天亮了)。在黎明中,他們眺望街子一帶,眼見土地肥美,清流縱橫,實是一塊好地方。下了山坡,見一眼泉水,走失的駱駝卧在水中,已化為白石一尊。眾人喜出望外,試量了水、土與所帶故鄉的水、土重量一樣。於是,這兩批人經過長途跋涉,最後決定在循化街子地區定居下來。撒馬爾罕人與周圍藏、回、漢、蒙古等族長期雜居融合,繁衍吸收,發展而成今天的撒拉族。但是其“六芒星”標識卻與猶太人相似。
  撒拉族先民從中亞撒馬爾罕一帶遷來的歷史,被許多歷史學家的考證所證實。祖聖尕勒莽、阿合莽的墳墓和抄寫本《古蘭經》仍在街子清真大寺內。一本土耳其文着作《回族源流考》中記載:“原住在撒拉克(今土庫曼斯坦境內)的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帶領本族一百七十户,離開此地東行至西寧附近定居下來。”從其風俗習慣等來看,也可證明撒拉族是從撒馬爾罕遷來的。
  一些學者則認為,撒拉族先民是中亞撒馬爾罕地方烏古斯人的一支—-撒拉爾人。成吉思汗征服中亞後,將當地各族人民組成“西域親軍”,撒拉族的先民即為“西域親軍”中的“薩爾特”部。其後,成吉思汗於公元1225年至1227年從中亞回軍,薩爾特部隨軍轉戰,至青海循化地區駐屯。這部分人就是撒拉族人的祖先。也有的學者認為,成吉思汗征服葱嶺以西黑海以東的穆斯林民族之後,強迫他們東遷。這些人東來之後,尤以居甘、寧、夏各地者居多。其實,撒拉族的遠祖並不在撒馬爾罕,而在中國,他們從撒馬爾罕東遷,只不過是返回故土而已。據《史集》記載,撒拉族的祖先是烏古斯汗的孫子,塔黑汗的長子,其圖騰為山羊。在六至八世紀屬於東突厥汗國的《暾欲谷碑》、《闕特勤碑》和《毗加可汗碑》中都提到九姓烏古斯,在屬於回鶻汗國的突厥文《磨延啜碑》中,既提到九姓烏古斯,也提到八姓烏古斯。這説明“烏古斯”是氏族部落名稱,同時也説明烏古斯與其他突厥部落一樣,原來居住在蒙古高原和今新疆地區。成吉思汗征服突厥民族後,撒拉族先民無疑臣服於蒙古,並隨蒙古大軍西征,抵達中亞撒馬爾罕。後來他們又東返故土中國,至青海循化定居。
  撒拉族祖先到循化定居後,與當地的藏族、回族和漢族融合,逐步形成一個穩定的民族共同體。撒拉族有韓、馬、沈、蘭、何、劉、王等20多個姓。撒拉人稱韓姓為根子姓,這説明其它姓都是外族之姓,後來與撒拉人融合為一族的。
  由於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很相近,周圍的回族便成為補充撒拉族人口的主要來源之一。街子沈家村莊的撒拉人就承認自己本是河州(甘肅臨夏)遷來的回族,後來成為撒拉族。《循化志》(卷五)記載了從河州遷來的回族,經幾代繁衍變成撒拉族的事例。還説:“又有從內地回地遷居工內省,亦為所屬。”即從內地遷來撒拉族聚居區的回族,也變成了撒拉族。撒拉族中也吸收了不少漢族的成分。《循化志》(卷四)説,當地漢人“歷代既久,一切同土人”。據明朝張雨《邊政考》(卷九)記載,到嘉靖年間,撒拉族人口已達“男婦一萬名口”,約二千餘户。

撒拉族民族語言
  撒拉族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古斯語支,語言內部比較一致,無方言區別。句子成分的基本同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定語和狀語都在中心詞前面。除相當數量的詞彙與同語族各親屬語言同源外,從漢藏語言中吸收了許多借詞。元音都有清化現象,塞音、塞擦音都是清音,送氣的和不送氣的兩套。名詞沒有數的區別,動詞和名詞做謂語時的人稱形式已經消失,帶有兩個以上附加成分的詞很少。在突厥語族中撒拉族語受漢語影響較深。撒拉語以前使用察合台式阿拉伯字母,現在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撒拉族農業生產
  撒拉族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青稞、蕎麥、玉米、穀子、糜子、豆類、油菜、胡麻、洋芋等。菜類有白菜、芹菜、菠菜、蒜、蘿蔔、西紅柿、菜瓜等。果類有蘋果、冬果、梨、杏、桃、核桃等。居住在大河家,四堡子鄉的撒拉族羣眾有經營園藝業的習慣。家畜家禽有牛、羊、騾、驢、雞、鴨、兔等,部分羣眾還養蜂。畜產品有羊毛、皮張、牛奶、腸衣、肉及蜂蜜。生產工具與周圍回、漢民族相同。居住在積石山東麓的撒拉族羣眾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善作用於狩獵的火槍、夾撓及馬尾撒扣。撒拉族素重有福同享,故將獵物平分,從不獲為已有。他們用青槓、纏條等質地柔硬的藤條或荊條纏繞編織和背兜、筐子、耙耱經久耐用,結實牢靠,本世紀初至70年代遠銷青海循化、化隆、民和、同仁、尖扎和甘肅永靖、臨夏等地,甚或/頃黃河而下,銷往蘭州。

小結:時間像是一條滾滾而過的大河,流經之地,文化之花遍地盛開,每一朵都是散發着迷人的芳香,撒拉族文化便是這其中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