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世界未解之謎之古鼎龍潭

廣西融水縣城南郊古鼎村,有一口被當地人稱為龍潭的旅遊勝地,據稱,古鼎龍潭內歷史上曾數次響起“鑼鼓聲”“木魚聲”及“嗩吶樂聲”,當地人説是“龍王打蘸”。龍潭一説有何依據呢?本期世界未解之謎,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古鼎龍潭。

世界未解之謎之古鼎龍潭


  古鼎龍潭,位於廣西融水縣城南郊古鼎村後山腰上,是當地著名巖洞景點。洞口斜下,洞下一潭深水,碧澄清爽,四季不枯,是融水八景之一。洞內有九條鐘乳石直懸倒掛,其狀似龍如九龍探水,水深約40米,潭面隱入巖中,被稱之為“九龍戲水”、還有“壁虎下山”等景觀,洞外綠樹成蔭,自古以來就是遊覽勝地。相傳在乾旱季節,農民祈雨多有“應驗”,故名龍潭。

融水苗族自治縣,在蒼莽的九萬大山之間。跨越兩千年曆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硃砂,石西,老子,羅山諸峯披雲摩天;玉華巖,彈子巖,壽星巖,老君洞星羅棋佈。溪河清澈見底,峯巒秀媚,草木葱蘢”。當年,徐霞客曾於此留連忘返,尋洞探覽勝,在這裏駐足13日之久,寫下關於融水遊記,洋洋萬言。當年徐霞客在融縣得知“古鼎山有龍巖高懸”,曾“攀叢披茅,冒雨而上”,出發探尋這處名勝,卻錯把所到的“沸水巖”誤認為就是“龍巖”。而後他輾轉跋涉走進古鼎村,發現該村後山“南向洞開”,覺得“此奇不可失”,便登山探洞,不過直到下山,他還懵然不知,古鼎村後山上的洞穴就是自己真正要找的“龍巖”。《遊記》中的“沸水巖”,實為飛鼠巖,而所謂“龍巖”就位於山安屯後山腰上的一個洞穴裏,踏着石板路進入村中,穿過兩旁都是青磚老屋的寂靜小巷,順後山小徑拾級而上,山路迂迴之際,抬眼望去,徐霞客筆下那處屢覓不得、幾乎錯過的“龍巖”不覺已在眼前。真應了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矣。

明人劉貽漢有詩詠龍潭雲:“一脈澄泓影更清”。清代詩人劉暹則有:“煙霞冉冉生潭水,雲霧騰騰產玉芸”的詩句。據説清咸豐9-11年間,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統兵進駐融城郊外時,曾慕名率兵前往觀賞。“太平天國石達開於咸豐末年,曾帶領三萬將士於此)遊覽一天……”(《廣西市縣概括343頁)後人在洞口崖壁上刻詩紀念,詩歌文雲:“龍潭秀色賦鍾靈,拔地巍峨逼太清。潭水波揚鑼鼓奏,夕陽斜照薛羅青。須垂鍾乳珠頻滴,壁吊龍牙石閃星。昔日翼王曾駐馬,寒泉湛碧濯長纓!”無不讚美環境之幽雅。這些詩句充分説明當地少數民族的人民讚譽翼王的浩然壯氣。從歷史的記述也不難看出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深入瑤山苗寨的革命戰略戰術,從而贏得廣大少數民族人民的愛戴與擁護。

據傳,古鼎龍潭內歷史上曾數次響起“鑼鼓聲”“木魚聲”及“嗩吶樂聲”不絕如耳。當地羣眾説是“龍王打蘸”,乃龍宮內敲鑼打鼓放鞭炮過佳節。清《融縣誌》有“每聞潭內有鍾罄笛之聲”的記載,其聲音宏亮,節奏感強。《可愛的融水》書載1942年,潭內曾響起奇妙的“鼓樂聲”轟動四方。以後於1953年老歷六月九年級,1986年1月10日早晨6時,突然間響起了“古道場”的鑼鼓聲、嗩吶聲、木魚聲。響出的聲音富有節奏感。鑼鼓、樂聲一直響到當天晚上10時才停下來。人們聞訊紛紛前來,不到3小時就聚集了7000多人。據説,這種自然奇樂在1987年老歷11月29日,也出現過,其起因奧妙何在,有待揭開。在國內各大報紙上看過有關《古鼎龍潭響奇聲》的報道,就連《人民日報》香港的《大公報》也報道了這一奇觀的消息。其名聲因而遠播海內外,尋幽探奇者從此絡繹不絕。1989年的農曆11月29日,龍潭又傳出了奇妙的鼓樂聲,縣廣播站還前往錄了音,使全縣人民得以通過廣播一飽耳福。讓遊人為之傾倒、為之陶醉。“龍潭金鼓”的謎底至今無人能夠揭開,當地羣眾將這一神祕現象稱為“龍王打醮”。彷彿這是一場神祕的法會。看不到任何寶物。看不到一個僧人。但這場空前盛大的法會卻又鮮明地出現在大家眼前。從早晨開始,在以嗩吶為主的僧人樂團吹奏聲中,六人一隊的僧人手執寶物出現。領頭者手持銅鈴,邊走邊搖,在前面開道。後面五位分別執大鼓、木魚、銅鑔、手鼓等。一邊走,一邊敲打,一邊吟誦經文。一時間鼓樂喧天,聲震四野。這場空前盛大的法事,一直到晚上10時,才漸漸停息。相傳此潭深處是一座龍宮,內有蟄龍,每三年打醮一次。若聽見鼓樂木魚的聲響,則有雨。所以,歷代縣官每逢天旱,就親自到這裏求雨。所謂龍王打醮,就是龍宮內有喜事,蝦兵蟹將過狂歡節。既然是過佳節,當然少不了敲鑼打鼓,吹拉彈唱。

大自然如此之偏愛這一方土地,故有了這樣神祕的樂聲和恢弘的歷史,古鼎龍潭就更吸引人了。為了探明樂聲原因及洞內奇觀和可開發資源,柳州市登山協會紅樹林探險隊應融水縣旅遊局邀請,進入“古鼎龍潭”進行洞穴結構探測及進洞遊覽旅遊資源考察。在當天的考察活動中,因洞內潭水水位太深,探險隊入洞後無法進入水下暗洞,探險隊計劃在下一步考察中攜帶照明及潛水設備進入水下暗洞,對該洞穴作進一步深入考察。如此每隔幾年潭洞中發出奏樂曲音,三晝夜才停止,然後必有雨降下。古代縣官在大旱之年,來此祈禱求雨,出奇靈驗。潭中奧妙,妙不可言,已列為自治區級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