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海南島黎族文化:黎族的民族風情簡介

中國的海南是一個極具熱帶風情的地域,在海南三亞住着的黎、漢、回、苗等民族,而黎族作為海南島上的世居民族,也形成了黎族人民所獨有的黎家風情。那麼,在黎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什麼呢?是以歌為媒?獨具特色的船型屋?還是鼻蕭?一起去看看吧。

海南島黎族文化:黎族的民族風情簡介


  三亞市聚集着漢、黎、回、苗等多個民族。至今,很多村莊的少數民族仍保留其特有的文化和風俗。濃郁有鄉土氣息,多姿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藝術,吸引大批中外遊客前來探訪。

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他們的居住、飲食、服飾、婚姻、節慶等方面都有獨特的風情。早期的黎家用茅草、泥巴、竹木仿船形建造居室;物色的飲食竹筒飯、山蘭糯米酒、甜糕等;服飾一般用手工編織的黎族織錦做成,黎族女性習慣頭帶花巾,上衣和筒裙加戴貝殼、珊瑚、銅鈴、珍珠等飾品;黎族婦女以前有紋身的傳統習慣,現已不多見了。黎族的大竹編帽也很有特色。黎族的傳統節日為“三月三”,傳統舞蹈有“打柴舞”、“舂米舞”、“錢鈴雙刀舞”等,富有濃郁的民族物色,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傳統節日是“三月三”。

黎族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之一。在我國曆代古籍中,對海南島上漢族以外的原住居民有許多不同稱呼,西漢時稱為”裏”、”蠻”。隋、唐時代則稱”俚”、”僚”。但這些名稱大都是當時對我國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泛稱,並不是專指黎族。”黎”這一族稱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文獻上。

為何稱為”黎”?有人認為這是由於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黎”或“黎母山”而得名。又有人認為“黎”是從古代的“俚”音轉化而來的。黎族內部由於分佈地區不同和方言、服飾等差異而形成不同的方言區,有各自不同的稱謂,如孝、杞、美孚、潤、賽等五種稱呼。但黎族在與漢族和其他民族交往時,都普遍稱為“賽”。黎族名稱的演變,可能與黎族的自稱“賽”在不同時代裏讀音發生變化有關。隋代以前可能音似“俚”,到中古時音近“黎”。“俚”之所以訛為“黎”,是古時人們根據當時黎族自稱的實際讀音而對”俚”字的改正,由此“俚”和“黎”都是黎族自稱的音譯。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黎族在海南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或更早一些。黎族歷來都以土着自居,稱島上其他民族為“美”(客人的意思)。黎族與我國南方操漢藏語系壯侗語族諸語言的壯、侗、水、傣、布依等民族有密切的淵源關係,是從古代”百越”族發展而來的,特別是與“百越”的一支”駱越”有較密切的關係。

西漢時海南島上的原住居民被稱為”駱越之人”,黎族的遠古祖先大約在新石器時代中期或更早一些從兩廣大陸沿海地區陸續遷入海南島,居住在沿海和全島各地,過着原始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後來由於歷代封建王朝的征剿和近代國民黨反動派的殺害,使大部分黎族人民退居內地深山。

還有另外一種看法認為黎族來源於南洋(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古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