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解讀漢服運動的意義,提倡漢服有什麼意義?

中國一直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自古以來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的流逝下,沉澱裏許多優秀的文化。漢服文化便是這其中的一項。漢服已經消失了好久,可是這幾年漢服又再次被人們所重視,並且有很多人提出要復興漢服,你對漢服運動有什麼瞭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解讀漢服運動的意義,提倡漢服有什麼意義?

  漢民族服裝儘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飾的影響,但其基本民族特徵則並未改變,漢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根據各個職業、社會階層、年齡、場合等因素都有其對應的不同的衣冠制度。庶民怎麼穿、學者文人怎麼穿、官員怎麼穿、在家怎麼穿、會客和儀式等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章法。漢服泛指三皇五帝時期到清政府實行剃髮易服前的漢族所着服裝系統。漢服在各個朝代根據經濟水平、社會文化、審美標準的不同而有不同變化,但是章法未變。例如唐代社會文化開放外向,所以廣袖博帶以及抹胸女裝的審美在保守的宋代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男子的圓領袍服卻自唐代一直延續到明代,而交領右衽的形制一直未發生根本改變。

漢服自身的內涵:
  漢服的意義絕不只是一件美麗的衣服那樣簡單,它歷經了幾千年,已經融入了漢族人的血脈,成為了我們民族歷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是我們民族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的外在表現,它體現着血脈裏傳承的文化內涵,代表着我們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包含着我們對天地自然的尊重,對人格理想的追求。

首先,漢服是漢民族的文化體現。幾千年的漢服是隨着漢民族的形成而形成,發展而發展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歷史背景,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徵。由於漢服地域廣闊、發展演變又不斷融合創新,兼具傳承性和統一性。漢服不僅是中國服飾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傳承,它滲透了中華民族的整個機體,貫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漢服與茶文化漢服與武術

漢服是漢民族審美傾向的體現。漢服寬大飄逸、流暢脱俗、超形質而重精神、離塵世而取內心的基本樣式正體現出中國人追求含蓄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倡導逍遙、追求玄遠的傳統審美取向。漢服的審美是與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聯繫在一起的,作為一個農業古國,人們非常重視天象氣候變化與人的生存環境綜合性關係。先秦時,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體現了人対自然的尊重。漢服瀟灑飄逸,盡顯“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例如,深衣上衣下裳相連,用不同色彩作為布料作為衣緣,使身體藏而不露,雍容典雅。深衣象徵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中國傳統美德。深衣的袖口寬大,象徵天道圓容;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交領的左襟覆於右襟之上,也體現了左為陽在外,右為陰在內的陰陽觀念;深衣背後有一條直線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不偏不倚;腰繫大帶,象徵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漢服是漢民族社會價值觀的體現,從古至今,漢服都與禮儀制度密切關聯,我們的祖輩極其重視衣禮。小到舉止容言,大到成人禮婚喪祭祀等。比如現代復興笄禮,初加換上素衣襦裙,一拜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二加曲裾深衣,二拜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三加着大袖長裙禮服,笄者着大袖禮服、釵冠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這次是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冠儀》曰:“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沐浴、禮告、正服、行三加之儀等看似繁瑣的禮儀程式,強化了成人禮儀的神聖感,使青年明白成人之義,提示他們今後要擔負起對長輩、師長、朋友乃至社會、國家與民族的責任。男子成人禮

漢服是漢民族人文風俗的體現。色彩觀念的表達,吉祥紋飾的運用、材質工藝的更新,無不滲透着中華民族的人文和風俗、明心而見性,它是人們內心價值的守望與表達,是華夏民族意識的張揚與更新。

最後,漢服是華夏民族形象的整體形象的體現。進入近代以來,西方對中國的形象,可以用辮子和長袍來概括,甚至到了現代,仍有不少人還將中國的形象停留在那一個層面。辮子長袍這一形象,被賦予了落後,屈辱等各種含義。然而,辮子長袍並不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民族形象。我們傳統服飾漢服才是這一民族整體意識和意志的體現。漢服是漢民族文化積澱、審美傾向、社會價值、人文風俗等的整體體現,同時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藴含的民族精神、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禮法制度、宇宙觀念也都在漢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漢服可是説是華夏民族民族形象的完美展現。

小結: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