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樂器葫蘆絲的彈奏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葫蘆絲是少數民族傣族人民流行的一種樂器,因為傣族人民多才多藝,節日的時候更是少不了載歌載舞,葫蘆絲作為一種方便小巧的樂器,受到傣族人民的喜愛,所以説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葫蘆絲彈奏的方法,讓中國樂器文化來告訴你吧。

樂器葫蘆絲的彈奏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葫蘆絲的演奏方法
演奏方法
(一)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指肚分別開閉第一、二、三個音孔,拇指拖於主管下方。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指肚分別開閉,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開開位於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氣盡可能多一些,吸氣後、氣息下沉,使氣流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有節制的均勻向外呼出,氣息要平穩、不可忽強忽弱。

(三)吹奏中,高音時要用緩吹法(氣流減小)低音時要用急吹法(氣流加強)。

注意:
1、附着於音管左右側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動,應根據演奏時的情況靈活掌握,如當運用上三指(即開閉四五六音孔)演奏時,右手小指應附着於第一音孔下側,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隨演奏抬起,這樣才不至於影響上三指在演奏時的靈活運用。當運用下三指(即開閉一二三孔)演奏時,左手小指應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隨演奏抬起。

2、各個音孔在按下(既關閉)時一定要用規定手指第一節指肚將音孔按嚴,不能漏氣,否則會影響音準和音色。在演奏葫蘆絲,時應使手臂,手腕放鬆,手指適度地向裏彎曲。開放音孔時,手指不宜抬得過高,過高會影響演奏速度和靈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會影響音準和音量。

演奏技法
葫蘆絲在演奏的某種程度上相對於竹笛、嗩吶等民族吹管樂器要簡單一些,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技法,這也是由於它構造本身的侷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卻好似極富表現力。葫蘆絲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幾種:

1、吐音。吐音是葫蘆絲演奏中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為單吐、雙吐、三吐三種。
①單吐。利用舌尖部頂住上齶前半部(即“吐”字發音前狀態)截斷氣流,然後迅速地將舌放開,氣息隨之吹出。通過一頂一放的連續動作,使氣流斷續地進入吹口,便可以獲得斷續分奏的單吐效果,完成單吐的過程。單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標示。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單吐又可以分為斷吐和連吐兩種。

②雙吐。雙吐是用來完成連續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頂住前上齶,然後將其放開,發出“吐”字。簡言之,在“吐”字發出後,立即加發一個“苦”字,將“吐苦”二字連接起來便是雙吐。雙吐的符號是“TK”、

③三吐。三吐實際上是單吐和雙吐在某種節奏型上的綜合運用,符號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連音。連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適用於抒情如歌的樂句或樂段。用符號“⌒”(連音線)表示,連音線內的音除了吐第一個音,其餘的音均不用吐,吹奏連音時要強調連貫、流暢。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蘆絲演奏中被廣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圓滑、華麗的特點,應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擬人聲和絃樂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復滑音三種。

4、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獲得如同歌唱般的“聲浪”效果,極大的豐富音樂的表現力,是人們揭示內心活動、抒發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氣震音和指震音兩種。

5、顫音。顫音是由兩個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現而構成。具體要求是原音發出後緊接着快速而均勻的開閉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號為“tr”或“tr~~~~”

6、疊音、打音。兩種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關於它們的定義也是各執一詞。就是在某個音出現前的瞬間加奏一個時值極短的高二度過三度的音,疊音用符號“又”表示,打音用符號“扌”表示。

調音技巧
葫蘆絲屬於管樂器,所有管樂或多或少都會受温度、濕度變化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域和氣候條件下,音準會有細微變化。為了能應對這種變化,需要對音準進行適當的調節,進而產生了接口式調音插口。調音插口通過銅接口的伸縮,延長或縮短樂器內部空氣柱的長短來實現音高的變化,以滿足演奏、教學的需要。原理是拔出接口插接位置,竹管內空氣柱增長,整體音準就相對降低一點點;反之,總體音高就會增高,這樣樂器就能在10音分至小二度之間調整,以達到與樂隊、CD音樂相協調的目的。

在使用調音型葫蘆絲時,注意在拔插接口的時候用力不能過猛,也不能直拉直推,要用適當的力量邊左右旋轉邊推拉,直到音準調整到合適的高度。儘量避免給一些外人或完全不懂的人使用該樂器,以免錯誤操作,造成接口變形、損壞或漏氣。維護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給銅接口補充適量的潤滑油,避免接口腐蝕生鏽。

需要注意的是:調音僅僅只是對音準的絕對音高作小範圍的適當調整,而不能作為轉調來使用。因為葫蘆絲的調音對不同的音高調整的幅度不一樣,原則上來説,離簧片越近的音對調音接口的調整越敏感,越遠的越遲鈍,而且筒音5是不會受調音接口的變化控制的。

呼吸方法
一般可歸納為三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認為最科學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優越性表現在整個呼吸肌肉羣的協調動作,形成運動整體,因而氣息的吸入量多,氣息較深,呼氣時也容易控制。現將混合式呼吸法介紹於下:所謂呼吸即包括“吸氣”與“呼氣”這兩個方面。吸氣時,身體各部位放鬆,口鼻同時吸氣,注意不可提肩和帶出任何聲響。混合式呼吸是把氣吸到小腹、胸腹之間以及胸腔。提肩會阻礙氣息的下沉,將氣息存儲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

吸入的氣盡可能多一些,擴張肺葉,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擴張使橫隔膜下降。氣後,氣息下沉。這時腹部和腰部都充滿氣息的感覺,而胸部則覺得比較輕鬆。正確的氣體貯藏部位應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氣時,腹部不僅不能往裏收縮,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隨之向周圍擴張。

吸氣方法的練習,非常重要,管樂用的最多的就是氣,若用氣不對,不但不能演奏好,還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這裏提供幾種方法:第一,先將胸腹內的氣息全部吹出,然後在全身非常輕鬆的狀態下吸氣。如果這時胸、腹腔內有一種冷氣進入的感覺,就説明吸氣方法和氣體貯藏部位基本正確。其次,還可以自己體會你在聞花香以及劇烈運動(如長跑、登山等)後的深吸氣的吸氣動作。吹奏時的吸氣,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吸入大量空氣,因此,一般是口與鼻同時吸氣,放鬆喉頭。

呼氣時,要求腹肌、腰肌和橫隔膜始終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使氣息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有節制地、均勻地向外呼出。隨着氣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關肌肉羣隨之逐漸收縮,橫隔膜也隨之復位。這裏特別需要強調一點:剛呼氣時,切不可立即收腹(應略向外“頂”)。因為立即收腹將造成腹部往裏擠壓,迫使本來下降的橫隔膜提前復位,從而把氣息擠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負擔。這樣,不僅不利於控制呼氣的速度,而且時間長了會影響演奏者的身體健康。當氣息吹出約二分之一時,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裏收,這樣的呼氣過程是比較正確的。還有不要等到氣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總之,吹奏中的呼氣始終要在一定壓力的推動下均勻地輸送出來。氣息要平穩,不可忽強忽弱。要達到這種要求,必須反覆練習。可以通過吹長音來進行練習,也可以對着自己的手背呼氣練習。通過練習,學習者將感覺到氣息的速度、壓力、穩定程度等,從而增強有意識控制氣息的能力。説明兩點:長短、強弱等具體情況,靈活把握吸氣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緩吹”、急吹者氣壓大,氣速較快。緩吹便是氣緩慢地呼出。一般情況下,吹奏低音時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時用緩吹法。掌握和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葫蘆絲以及其他管樂器至關重要,必須引起學習者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