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八字 > 八字入門

中國最古老的星座劃分

如果你是一位天文愛好者,或者是一位比較關心天文學知識的人,一定會對天上的星座有或多或少的瞭解,比如一提起流星雨,你就會想到獅子座,一提起勺子星,你就會想到大熊座,再如冬夜星空有獵户座、夏夜星空有天蠍座,等等。但不知你是否還知道,這些星座的劃分、命名並不是中國傳統的,它們來自西方,許多星座名出自古希臘的神話。由於西方近代天文學的飛速發展,於是這些星座成了“法定”的標準劃分、成了“法定”的名稱為全世界所通用。但你一定也會發現,天上的許多亮星都有一個響亮的中國名字,如天狼星、軒轅十四、參宿七、北落師門、織女一等等,這些名字並不是我們現代人給起的,相反,它們倒是從中國古代就有的。

那麼中國古代給星星起了很多名字嗎?當然了!不光是起名字,細究起來,中國古代另有一套完整的星座體系呢!天上一千多顆較亮的星星都被我們的祖先劃分成大大小小的星座,取了各種各樣的名字。其中星座的劃分,星座和星星的取名十分有講究,也十分有意思,附帶着大量神話、傳説、典故、歷史故事,其熱鬧程度可以説一點也不亞於古希臘神話中的那些星座故事。

中國最古老的星座劃分

幹嗎要劃分星座呢?這是因為,我們肉眼看得見的恆星,大體是無規則地分佈於天空的,為了便於辨認,必須將其分羣——每一羣就是一個星座。由於星星的無規則分佈,人們對星星的分羣就有了很大的隨意性,不同的民族常有完全不同的星座。不過確定星座的思路是相似的:古人都是用假想的直線將較亮的星連在一起——經常是有意將它們連成某種圖形,如動物、器具、牆垣、人物等,然後給它們取上相應的名字。

在中國的明末清初時期,有個大學問家,叫顧炎武,他對中國歷史曾作過精湛的研究。他在《日知錄》中寫了這麼一段著名的話:“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户,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這裏的“火”、“三星”、“畢”、“龍尾”都是星星的名稱,“三代”指的是夏、商、週三代。遠古時代,每個人都必須學會辨認一些星星,因為古代社會生活方式簡單,羣體間的交往很少,因此人人都要能單獨一個人通過觀察星星來辨認方向、估計時刻、判斷季節等等。這樣,也便可以稱得上“人人皆知天文”了。

我們閲讀古希臘星座神話故事時,常為它們生動的故事情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所折服,以至於覺得故事與星座簡直等於合為一體了,此故事對此星座來説已經有了不可替代性。其實,我們如果把目光投向我們中國傳統的星座體系,回頭看看我們祖先的星座神話和歷史故事,也會有同樣的感受。何況,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華夏文明是世界五千年曆史上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中國古代天文學有着同樣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朋友們可以想象,在如此悠久的歲月中形成的星座體系該是怎樣的充滿歷史寓意和文化內涵!你瞭解了這些故事,就會發現頭頂的星空原來還鋪展着一個五彩繽紛、變換多姿的中國式的神話、典故、歷史人物世界,這個世界是同樣的生動有趣和博大精深!

在如今的現代化社會,青少年朋友們,你們除了要學好功課外,還應該通過閲讀課外讀物努力提高自己的整體文化素養,特別是對中華文明及其歷史的瞭解,要多多益善。想了解我們歷史、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讀一讀中國星座故事應該説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讀者朋友們可能讀過一些介紹西方星座神話故事的書,但出版界直到前不久,還沒有系統介紹中國星座故事的出版物。其實中國星座神話、歷史故事方面的題材是非常之多的,比如上述顧炎武的話,幾乎每句都可引出一篇詩話、一串故事,僅擇古代星座故事之要,便可以編成一部大書。為了讓青少年朋友們在休閒時節、在輕鬆的閲讀中對中國傳統星座及有關的故事有個大體的瞭解,本書便擇要中再擇要,以圖文並茂、簡捷明快的方式,將中國古代主要星座體系及其相關的故事展示給大家。同時,在講解神話、傳説、典故、歷史故事的同時,也穿插介紹一些星體方面的有關內容,這樣可以一石三鳥:讀者們既認識了中國星座,還學習了中國歷史文化,又能獲得現代天文學的一些知識。

提起星星,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北斗七星和北極星了,再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

按我們祖先的劃分,它們所在的星座分別為:北斗七星——北斗,北極星——鈎陳,牛郎星——河鼓,織女星——織女。

比起西方的星座來,中國古代的星座體系要複雜的多了!比如説,西方星座全天有88個,而中國星座到三國時代就已經達到283個,清代觀測過去看不到的南天星空,又增加了23個。中國星座一般只包括肉眼易見的星,很多暗星不予考慮,因此有的星座星數很少,只包含兩、三顆星,甚至一座一星(如天狼星、大角、北落師門等)。西方88個星座各自獨立,中國星座太多了,有的就不得不分出等級(即:星座下再分星座),如“蒼龍”可以看作是一個大星座,實際它由角、亢、氐、房、心、尾、箕7個星座組成;“紫微”“太微”等更是由許多小星座組成的“星座集團”。

另外,中國星座不稱星座,稱“星官”。取這個名字,可能與中國星座很多都象徵人間帝王百官有關,不過這個名字有點拗口,我們這本書裏不妨還稱它們為“星座”,這樣更符合人們的習慣。只要我們記住,在中國古代,它們是叫做“星官”就行了。

在講述星座的故事之前,需要先把中國星座的概貌向朋友們介紹一下。

1.中國星座體系——三垣二十八宿

總的來説,中國星座大的框架是“三垣二十八宿(xiù)”體系。

我們知道,地球繞着太陽轉,一年轉一週,這樣在我們地球上看來,彷彿太陽慢慢在星空背景上移動,一年正好移動一圈,回到原位(當然太陽高懸在天時,我們看不到星星,不過我們可以在太陽落山後或升起前觀測它周圍的星星推測到這一點)。我們看去太陽慢慢走過的這條路線叫“黃道”。而且古人早就發現,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走過的路線也都在黃道附近。因為需要測量這些運動天體的位置變化,所以黃道附近的星空就顯得格外重要。於是古人大致沿黃道把這部分星空分成28份,每一份叫一“宿”,合起來這28個星座就叫“二十八宿”。

為什麼分成28份呢?因為月亮也大致在這條“帶子”裏運行,不過月亮走得比太陽要快得多,月亮在恆星背景上是27天多走一圈,所以古人湊一個整齊的數:28,讓月亮大約一天走一份。28可以被4整除,這樣記錄太陽行走時又可以將這二十八宿分成4份,每份是一個季節。瞧,古人考慮得還是蠻周到的。那麼為什麼叫“宿”呢?“宿”有“停留”“住宿”的意思,古人想象,既然這些星座是為記錄月亮行程準備的,人間的車馬在官道上都是日行夜宿,月亮最好也該這樣,所以這些星座就稱“宿”了,每一“宿”就是一家“月站”。

二十八宿被均分為四份時,各用一動物名字來統稱,稱“四象”,它們是:

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

蒼是青的意思,蒼龍即“青龍”;朱雀,據學者考證是鵪鶉;只有玄武最特殊,它是兩種動物合一的形象——蛇繞龜體。另外奇怪的是,不知何故,這二十八宿劃分得並不均勻,是寬窄不一的,依古代一週天365 又1/4度算,最寬的井宿達30多度,最窄的觜宿只有一、二度。

“三垣”是另外三個大的星座集團。二十八宿繞黃道一週,把天球分成兩部分,中國人看到天球北半部分的時間更多一些,所以這部分對我們就顯得更重要。因此,我們的祖先在二十八宿包圍的這半球“裏”面,又建立了“三垣”。“垣”是牆的意思,每一垣有兩道牆圍出了一塊近圓形的小天區。這“三垣”恰好呈三點狀分佈,就象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位置那樣。以北極為中心的叫“紫微垣”,另外兩個是“太微垣”和“天市垣”。

“三垣”是幹什麼的呢?前面説過,中國傳統星座不叫星座,叫“星官”,原來古人把帝王宮殿、朝廷百官等等全都搬到了天上。紫微垣就是天上的皇宮,由天帝坐鎮中央北極,旁邊是后妃、太子、宦官等,周圍則有宰相(丞)、內閣高級首領(樞、輔、弼)以及宮廷衞隊等等,後面還要詳細介紹。

太微垣則是朝廷行政機構的象徵,是天帝、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其中央是帝座,旁邊是太子、從官、倖臣,四周則分佈着近臣、三公、九卿、諸侯。有宰相(上相),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位置,他的話,對各衙府官員來説,只比聖旨差一級;副丞相(次相),國防部長(上將),公安監察部長(右執法),最高法院院長(左執法),以及各類官員;還有郎將、郎位、虎賁等保衞人員。太微垣外面不遠處還有個“少微”星座,為什麼叫“少微”呢,原來其成員均為隱逸之士,這星座等於是個“影子內閣”。

天市垣就更有趣了。郭沫若有一首詩,題目叫《天上的街市》,上面寫道: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其實天市垣就真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天上街市,是全國人人都參與的綜合貿易市場。可能是集市貿易事關人民羣眾生活的緣故吧,天市垣的佔“天”面積比太微垣大得多。既然是全國性的大市場,必須在政府的領導和干預下進行,所以天帝率領諸侯坐鎮。其中有“帝座”星,各諸侯組成垣牆,有直接指揮的中央政府大員(天弁九星),有市場管理中心(市樓),然後是商店和攤點——車肆、列肆和屠肆星座,肆即商店或作坊。車肆指載着百貨,沿街叫賣的車子;列肆即各類商店,估計百貨、日雜、小商品、珠寶都包括在內了;屠肆包括宴飲、娛樂、住宿等場所。市場裏還專設了若干計量監督部門,如帛度、鬥、斛等星座。

“三垣”、“二十八宿”以外的廣大空間,是密密麻麻、各式各樣的星座,這些星座名更有趣,古人幾乎把地上的一切也都搬到了天上,河流、道路、橋樑、戰場、城堡、田園、車馬、人物,應有盡有。

首先銀河就是天上的一條“天然”河流。中國古人為銀河“建了”六座橋樑,它們既是天上的“交通要道”,又是國與國之間的“税收關卡”和“邊防前哨”。銀河的南段有一個

大星座叫“天淵”,相當於天上的海洋,銀河南流,就慢慢隱沒於這片海洋中。這也象徵着大地浮在海洋之上這一中國古老觀念。在這片水域之間,有農丈人等種植着大片天田,水域中生長着魚、鼈、龜等水生動物資源,以供人們採集利用,這也是天帝國家的賦税來源。天帝還直接派遣官員和家臣種植着皇家園苑,以供皇家食用。天帝也有鞏固皇權的軍隊,軍隊有兵車,有步卒,由各種將領統率,兵車行駛在閣道、輦道之上。星空世界上還分佈着南方、北方、西北方三大戰場,似乎讓人依稀可聞“天兵天將”的廝殺聲。這些星座總的分佈特點是越近北極等級越高,越近南天越微賤(當然不少亮星也有例外)。

總之,我們的祖先在天上劃分星座時,按人間模式幾乎重新仿造了一個世界,這是中國星座體系與西方星座體系的一個重要的不同之點。天上的星座無一不在天帝的統治之下,這也正是古代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思想在天界的反映。

三百多個星座太多了,為了便於記憶和尋找,古人想出了一個分羣歸類的辦法:讓二十八宿作為“統帥”來統領它們。具體辦法是:從每一宿兩端的邊界延伸出去,通到兩極,每條邊界都象刀切西瓜一樣,沿兩極(相當於瓜蒂和瓜柄)將天球切成28塊“月牙”,凡落在某一塊“西瓜皮”上的星座,都屬於該宿統領範圍,即使是離這一宿很遠的星座也算。當然,“三垣”的地位太高了,它們自成體系,不屬二十八宿“管轄”。

2.地理形勢與天上星宿的對應——分野

古人不僅把人間的一切都搬到了天上,而且中華大地的地理形勢與天上的星宿還有嚴格的對應呢!這種對應叫“分野”。分野主要反映在二十八宿上,從大禹治水開始,中華大地就被分成了“九州”,後來古人就建立起了中國各州(不止九個)與二十八宿的對應關係。據《晉書?天文志》的標準,天上二十八宿在地上的分野如下:

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

兗州 豫州 幽州

北方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

揚州 青州 幷州

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

徐州 冀州 益州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

雍州 周 荊州

我們的祖先對星座這麼分配幹什麼?是在玩一場星球大戰的假想遊戲嗎?不是。相反,他們認為這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在他們的頭腦中,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叫“天人感應”,也叫“天人合一”,天的代表是“天帝”(民間叫“老天爺”),它是個有意志、有人格的神,無時不在洞察着人間,並經常干預人間的事,而且上天在行動前總是先給人間點預兆和警告——這就是星象上的變化;反過來,人間有些事做得不合老天的意時,也會引起星體的變動,這也算是老天給人間的警告。那麼九州之大,人口、事物之多,老天怎麼警告才顯得有頭緒呢?分野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設立的,讓天上的星宿與九州的地域對應,哪一星宿出了問題,就是哪地方有事了。

古人還相信,老天向人間示警,常用太陽、月亮、五大行星這些運動的天體經過某些天區來表現。日月五星總是在黃道帶上“來往穿梭”,所以古人才在黃道帶上設立了二十八宿,並把它們分配給中華大地的各個地域,以通過日月五星和這些星座的“相遇”來測試軍國大事。

那麼這種分配是怎麼定的呢?據陳久金先生研究,與華夏民族的起源與融合有關。這裏面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本章只能講講概要,詳細內容在下幾章的故事中再展開。分野、星佔這些東西,現代科學早已證明它們是靠不住的,我們可以不去多管它,但它們的來源以及其中的故事卻是歷史,我們是應該好好讀一讀的。

華夏地區最早有四個民族:東夷、西羌、南蠻、北狄。東夷分佈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以龍為圖騰;後來他們中間又分出了少昊民族,向南、西遷移,與南方苗蠻集團融合,形成以鳥為圖騰的少昊族;古西羌民族在甘肅、陝西、四川一帶,其中炎帝、黃帝支系最為強大,他們以虎為自己的圖騰並逐漸東遷;西羌的支系夏人在夏王朝敗亡之後,有的北遷高原成為匈奴之祖,有的南奔與越人融合,夏人以龜為圖騰,越人以蛇為圖騰,合成了蛇繞龜體的“玄武”造型。

這四個民族中最早的是東夷和西羌,正是他們的圖騰形成了天上的東方蒼龍星座、西方白虎星座,幾十年前在河南濮陽古墓出土的龍虎蚌塑星象(圖1.8)也證明了這一點。後來南方少昊、北方夏越的圖騰朱雀、玄武也分別附在黃道帶南、北兩段,成了星座名稱。分出二十八宿後,對應的地段也越分越細,分野就這樣形成了。

什麼叫“黃道帶南、北兩段”呢?大家知道,黃道與赤道是有着23.5度的夾角的,這樣,黃道在天球赤道最偏北的一段,就叫“黃道北段”,反之叫“黃道南段”。不過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這“四象”,並不正好按順序對應着今天的春、夏、秋、冬四季星空。這可能與古人給它們取名時選取觀星的季節、時刻有關。

大約是在上古時,一個初春的黃昏,觀星者站在曠野,看到正在東方閃爍的星座正似一條騰雲駕霧的神龍飛躍在空中,便稱其為“東方蒼龍”;仰望南天高掛的星座,彷彿一隻赤色神鳥在天上傲翔,則叫它“南方朱雀”;而西方七宿,如同一隻猛虎咆吼施威,正要沒入西天,稱“西方白虎”;這時玄武七宿的龜蛇圖景無法一見——正在北天地平線之下隱沒,故稱“北方玄武”。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曾這樣形容:“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距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我們只要知道“四象”與“四季”有關係便可以了,不要簡單地用四象的順序來判斷季節。

講到這裏我們有必要補充一點球面天文學的知識了,這在後面許多故事中可能是用的着的。我們居住的地球在不斷自轉,由於它的自轉,我們在地理上確定了地球的兩極和赤道,我們假設天也是個球體,稱之為“天球”,地球兩極延伸到天上,就是“天北極”、“天南極”,地球赤道面向外伸展到天球,其交線就叫“天赤道”。由於地球自轉,我們每天都看到日、月、星星東昇西落,大約24小時一週,這叫天體的“週日視運動”。

前面我們提到了,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我們在地球上看去好像太陽慢慢在星空中移動,一年走一週,這叫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我們不能直接看到太陽在星空中的位置,不過我們總以太陽落山為“晚上”的標準,我們從太陽落山後的星空就可推測太陽在星空的位置,同時我們晚上看到的這部分星空隨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就分別被稱作“春夜星空”、“夏夜星空”、“秋夜星空”和“冬夜星空”了。

還有一點需要記住,天北極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它在天穹上慢慢移動,25800年一圈畫一個半徑23.5度的大圓。這是太陽、月亮吸引地球赤道突出部分造成的,稱“歲差”。所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北極星。

標籤:星座 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