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西藏天葬女性的喪葬習俗

天葬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復,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認為拿“皮囊”來餵食禿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是藏蒙族獨特的喪葬習俗

西藏天葬女性的喪葬習俗

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形成的葬俗。在遠古的西藏社會,曾經出現過“原始天葬”或“自然天葬”。根據一些藏族歷史文獻的記載,藏族天葬習俗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以前。據《紅史》記載: 古代苯教把世界劃分為天、地、地下三個部分,其中天神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吐蕃的第一代贊普和他以後的六個贊普都是順着天梯降到人間的天神之子,並且都是在完成天神授意的人間事業之後,又順着天梯回到天上,這就是歷史上説記載的“天墀七王”。天葬之説也就被人們宣揚得更加神祕了。

天葬的實行與藏傳佛教的興起及印度文化的輸入有着密切的關係。有學者根據漢文史籍《大唐西域記》中關於天竺(古印度) 有“送終殯葬,其儀有三,三日野葬,棄林飲獸”風俗的記載,認為西藏所行之天葬風俗源於印度古代的“林葬”、“野葬”。而不是藏民族祖宗傳承的本土儀式。在藏文史籍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並明確地説天葬之俗是在11世紀末12世紀初,由在藏區創立希解和覺宇兩教派的著名印度僧人唐巴桑傑帶來的。據説他在西藏傳法時,大力提倡這種葬俗,並親自到天葬台為死者超度。由於佛教徒們認為把遺體獻給鷹,這是一種功德,能贖回生前罪孽,且利於靈魂轉世,因而認同了這一葬法,逐漸在藏區流行成為一種風俗。

還有一種説法認為西藏一年內大部分時間為凍土層,堅硬難掘且又因樹木稀少難以棺葬,便因地制宜地採用了天葬形式。另一種更為可信的説法是天葬與佛教教義相吻合。在佛教中,“佈施”是信徒的標誌之一,佈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捨身,佛經中就有“捨身飼虎”的動人故事,況且,按照佛教教義,人死之後,靈魂離開肉體進入新的輪迴,屍體就成了無用的皮囊,死後將屍體喂鷹,也算是人生的最後一次善行。

天葬台呈長方形,東西朝向,由一塊塊厚實的長條形方正花崗石毛坯壘成,西側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石柱上繫着一條哈達,大概是固定死者頭顱之用。東側並列着兩塊高出天葬台基座約50釐米的大石頭,其中一塊石頭上還置有一把斧子,西側山坡上散放着尖刀、利刃之類,是天葬師行天葬時用的工具,開葬台上血跡斑斑,透着幾分陰森。

到了天葬台,見天葬師首先用隨身攜帶的牛糞生火,火燃着後敷上糌粑,青煙裊裊,直上雲天。之後,天葬師盤腿而坐,誦唸超度經文,手搖卜朗鼓,吹起人骨做的號子,伏於周圍羣山之中的鷹鷲得到鼓號聲,便紛紛騰空,盤旋於天葬台的上空,陸續降落在天葬師周圍,圍成一個圓圈,靜靜地注視天葬師的一舉一動。

總結:生前無論多麼風光無限,死後還不是一副臭皮囊。